關注
國際能源署(IEA)早前發表的報告指出,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 容量達510吉瓦 ,太陽能發電佔其中的四分之三,單是中國內地去年的太陽能發電 新增裝機容量,已相當於2022年全球太陽能發電容量。
據彭博數據顯示,環境、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已躋身投資主流,預計相關投資最快於2025年將達到53萬億美元,佔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總值的三分之一。
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25屆香港國際秋季燈飾展(秋燈展)、第八屆香港國際戶外及科技照明博覽,以及第18屆國際環保博覽圓滿閉幕,合共吸引約62,000名來自145個國家及地區的買家入場參觀採購。
紐西蘭投資者垂青香港初創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計劃耗資10 億美元投資太陽能發電場項目。
隨着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顯著下降,尤其是為數不少的地區提供相關補貼,太陽能和風能已成為全球最便宜的能源。
創新科技驅動建築業界走向綠色發展,也成為建設綠色城市的重要力量,涵蓋多個重大基建項目的「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已成為檢視綠色建設的創新基地。
全球各地正面臨氣候變化挑戰,加上去年由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很多機構都將可再生能源列爲熱門採購項目。
近年全球積極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需求大增,香港作為亞洲綠色金融樞紐,可引導國際資金配對優質綠色項目,開拓新機遇。
都市高樓大廈林立,是電力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源頭,企業如何實時監控能源關鍵績效指標,有效地制訂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策略也刻不容緩。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實踐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推出有助減低碳排放的公司政策,而市場對ESG分析、報告和評級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企業取得亮麗的ESG評級不但可提升綠色形象,加強競爭優勢,還可更容易滿足綠色融資申請資格。
博覽以結合實體和網上展覽的EXHIBITION+(「展覽+」)模式舉行,共吸引來自九個國家及地區近250家企業參展,以及近9,200名業內買家親臨參觀展覽及網上瀏覽產品。博覽的網上展期至12月24日,至今大會合共安排了超過500場商貿會議,促進環球商家繼續透過網上平台拓展商機。
第17屆國際環保博覽由香港貿發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並由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協辦,會以全新的「展覽+」(EXHIBITION+)線上線下融合模式舉行。除了實體展外,環球展商、業界人士和買家亦可透過「商對易」(Click2Match)智能配對平台進行線上洽商至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