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全球各地正面临气候变化挑战,加上去年由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很多机构都将可再生能源列为重点采购项目。
为顺应全球迈向低碳经济的大趋势,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企业管治(ESG)与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需求大增,香港可担当引导国际资金配对优质绿色项目的重要角色,为区内以至亚洲的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高楼大厦林立的都市环境是电力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源头,不少企业正致力通过实时监控能源关键绩效指标,进而更有效地制订ESG发展策略。
近年愈来愈多企业推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企业管治(ESG)减低碳排放,而市场对ESG分析、报告和评级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企业取得亮丽的ESG评级不但可提升绿色形象,加强竞争优势,还可更易满足绿色融资的特定要求。
博览以结合实体和线上展览的EXHIBITION+("展览+")模式举行,共吸引来自九个国家及地区近250家展商,按年升18%;以及近9,200名业内买家亲临参观和网上浏览产品。
立足香港的亚洲脉络(OneAsia Network)早前在香港贸发局协助下已在泰国、日本及韩国设立据点,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分别在菲律宾、越南及马来西亚建立数据中心,务求令业务更全面地覆盖RCEP国家及地区,更好地互联互通。该公司作为数据中心营运商,为实践"碳中和"目标,将于今年底试用崭新技术提升效能,减低机电耗电量达70%至80%,并将联同合作伙伴发掘使用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特约记者康彰荣于台北报道,过去数十年,台湾的信息及通信科技与机电产业累积了雄厚的实力,制造新能源车所需的零件几乎全部都可以在本土找到,加上产官学界早已展开部署,相关厂商也加快启动研发和生产,这些因素令台湾得以在新能源车发展浪潮中占一席位。
香港供电商之一的中华电力,旗下的CLP Innovation Enterprises Limited(CLP Innovation)今年首度参加由香港贸发局及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合办的"国际环保博览",推广其Smart Energy Connect(SEC)线上平台,展示四款能源管理方案及服务,为香港以至大湾区客户提供不同的能源选项。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特约记者Ronald Hee于新加坡报道,根据早前发表的《亚洲的未来:亚洲如何通过技术跃进推动增长》(The Future of Asia: How Asia Can Boost Growth Through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研究报告,亚洲有四项独特因素,可确保经济能在疫后呈现快速和可持续增长。
香港贸易发展局经贸研究特约记者康彰荣于台北报道,台湾自2016年开始大力推行再生能源政策,希望借此减缓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同时取代核能发电,让台湾迈向"非核家园"。台湾经济和能源部门经过四年的积极部署,至今已取得一定成绩。
论坛以"成就新机遇 由香港进"为主题,邀得逾80位来自香港、中国内地,以及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及商界领袖,就"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发展,以及为不同行业带来的机遇深入讨论。
今届论坛邀得约80位来自香港、中国内地及"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的官员、商界领袖及国际机构代表担任嘉宾讲者,分享各行各业迎来的带路机遇,并通过论坛平台,了解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投资环境和机会,即时洽商投资及商务合作计划。
从事电站与海水淡化项目开发、投资与运营的Acwa Power,旗下平台APRE目前在多个新兴市场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在阿联酋、南非、约旦、埃及和摩洛哥拥有多个太阳能及风能项目,至今的综合发电量约为1,668兆瓦。此次与中国的丝路基金合作,能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设施及新能源项目建设。
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经贸研究特约记者Geoff de Freitas于伊斯兰堡报道,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的开发合作伙伴,预计在两年内建成,并于2021年4月开始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