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一年一度的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ALMAC)作為亞洲供應鏈業界年度旗艦活動,訂於11月21至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線上線下舉行。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宣佈,為建造業及運輸業推行「行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2萬個,目標在今年7月推出,屆時開始接受和處理申請,計劃推出後六個月內作出檢討。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實踐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推出有助減低碳排放的公司政策,而市場對ESG分析、報告和評級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企業取得亮麗的ESG評級不但可提升綠色形象,加強競爭優勢,還可更容易滿足綠色融資申請資格。
博覽以結合實體和網上展覽的EXHIBITION+(「展覽+」)模式舉行,共吸引來自九個國家及地區近250家企業參展,以及近9,200名業內買家親臨參觀展覽及網上瀏覽產品。博覽的網上展期至12月24日,至今大會合共安排了超過500場商貿會議,促進環球商家繼續透過網上平台拓展商機。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說:「隨着疫情緩和及相關防控措施鬆綁、跨境貨運走向復常,2023年香港出口將逐步重拾增長動力。」
第17屆國際環保博覽由香港貿發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並由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協辦,會以全新的「展覽+」(EXHIBITION+)線上線下融合模式舉行。除了實體展外,環球展商、業界人士和買家亦可透過「商對易」(Click2Match)智能配對平台進行線上洽商至12月24日。
第17屆國際環保博覽由香港貿發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主辦,網羅各類環保產品及服務,促進各行業的交流及合作,攜手邁向碳中和。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早前於記者會上指出,市場憂慮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令復蘇步伐較預期緩慢。「高通脹和加快實施的貨幣緊縮政策壓抑了多個主要市場的需求,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以及俄烏衝突帶來的種種影響,也令出口前景蒙上陰影。」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環球經濟前景轉差將繼續影響本港短期出口,但本地疫情穩定應有利於跨境陸路運輸逐步恢復,緩解對外貿易的部份壓力。
然而,貿易價值指數為52.8,情況相對樂觀,即使較上季的57為低,但仍處於擴張領域。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 「這顯示大部份行業的單價短期內將繼續上漲,尤以玩具業(56.7)和電子產品業(53.5)為然。」
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重大貢獻。他指,科技應用為物流業提供高增值服務創造契機,先導計劃能為物流業提供所需支援,提高運營效率,滿足客戶需求。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特約記者康彰榮於台北報道,為了讓經濟盡快恢復增長動力,最關鍵是要帶動產業復蘇和促進內需消費,因此在持續推出紓困方案時,台灣也開始緊鑼密鼓推出一系列產業振興方案,主要圍繞四方面,分別為內需型產業(包含藝文產業)、製造業、農業,以及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出,雖然各行業出口指數都顯著反彈,但仍處於收縮領域,顯示香港出口商仍要面對不少挑戰。另外,該局早前進行一項粵港澳大灣區調查指,香港應推出新措施,包括金融、法律、物流運輸及貿易、檢測認證、科研等方面,以鞏固作為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特約記者Geoff de Freitas於孟加拉達卡報道,大橋通車後,不但可以提升首都達卡的地位,成為區內主要運輸樞紐之一,也可加強該國沿岸地區與東北部偏遠地區的交通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