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說:「隨着疫情緩和及相關防控措施鬆綁、跨境貨運走向復常,2023年香港出口將逐步重拾增長動力。」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早前於記者會上指出,市場憂慮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令復蘇步伐較預期緩慢。「高通脹和加快實施的貨幣緊縮政策壓抑了多個主要市場的需求,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以及俄烏衝突帶來的種種影響,也令出口前景蒙上陰影。」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早前在記者會表示:「這是一年內首次上揚,反映在疫情影響漸減退而供應鏈和物流瓶頸有所改善下,香港出口商信心回升。」
然而,貿易價值指數為52.8,情況相對樂觀,即使較上季的57為低,但仍處於擴張領域。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 「這顯示大部份行業的單價短期內將繼續上漲,尤以玩具業(56.7)和電子產品業(53.5)為然。」
香港貿發局商品貿易及創新總監林玉鳳表示,回顧2021年,全球貿易出現反彈,不少經濟活動逐步回復到疫情前水平。根據香港貿發局的數據,去年首10個月香港出口按年升26.7%,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反映香港出口抗逆力強。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香港信保局)早前舉行「2022環球經濟前瞻與香港出口展望」研討會,多位專家分享環球營商策略,並探討2022年香港出口機遇與挑戰、環球經濟前景及外匯市場,協助香港出口商順利發展業務,開拓新市場。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全球復蘇步伐不一、疫情持續反覆、全球供應鏈中斷和物流瓶頸延續,加上通脹憂慮日增,料將壓抑升幅。
所有行業及市場子指數下滑,反映港商對未來數月出口前景存疑,尤其看淡聖誕這個傳統消費旺季的銷情,但內銷及智慧醫療市場可看高一線。
香港貿發局把今年的出口增長預測由5%上調至15%,而發展內銷市場已成為港商應對挑戰的新策略之一,其他海外市場則以東盟及歐洲最熱門。
香港貿發局早前在網上舉行T-box工作坊「進口中國內地市場須知及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的支援措施」,邀得SGS全球紡織及鞋類製品服務及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的專家,分別剖析內地線上線下的銷售市場及產品法規概況,以及支援中小企的措施,協助本港出口商在新常態下創商機。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說:「指數雖連升四季,但仍處於50以下的收縮領域,反映港商對近期出口前景審慎樂觀。未來出口走勢取決於多項不明朗因素,例如消費者及企業能否恢復信心、各地政府採取的刺激經濟方案是否奏效等。而本地出口商最大的顧慮依然是疫情反覆(46%)和全球需求減弱(28.4%)。」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於12月9日記者會上指:「內地雙循環政策及粵港澳大灣區為港商帶來新的內銷機遇,加上香港與東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逐步生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落實,將會促進區內貿易往來,這些因素都有利香港出口復蘇。」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出,雖然各行業出口指數都顯著反彈,但仍處於收縮領域,顯示香港出口商仍要面對不少挑戰。另外,該局早前進行一項粵港澳大灣區調查指,香港應推出新措施,包括金融、法律、物流運輸及貿易、檢測認證、科研等方面,以鞏固作為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
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於8月13日與香港主要商會代表舉行會議,討論相關新規定對港商營運的實際影響,以及可行的應對措施。他在會後表示,除了標籤為「中國製造」的新規例外,暫時看不到美國有關部門藉新措施對香港製造的產品施加其他限制,或實施關稅、改變進口程序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