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過去兩年,在中美貿易衝突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打擊下,香港出口陷入困境,不過最惡劣的影響似乎正逐漸減退。雖然出口商仍面對全球需求疲弱、供應鏈中斷和貿易保護主義高漲等重大不利因素,不過香港出口可能在2021年重拾動力,在比較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回升5%。 閱讀文章
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於8月13日與香港主要商會代表舉行會議,討論相關新規定對港商營運的實際影響,以及可行的應對措施。他在會後表示,除了標籤為「中國製造」的新規例外,暫時看不到美國有關部門藉新措施對香港製造的產品施加其他限制,或實施關稅、改變進口程序及資料。 閱讀文章
由於爆發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亂全球供應鏈,世界各地需求大減,以致全球貿易環境急劇惡化,香港的出口前景變得更差。鑒於全球經濟嚴重低迷,加上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出口存在重大下行風險,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遂將2020年出口增長預測從原來的-2%下調至-10%。 閱讀文章
周啟良指出,中小企可以善用特區政府300億「防疫抗疫基金」下的「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以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和「BUD專項基金」,減低參展費用,紓緩資金周轉壓力。 閱讀文章
雖然各主要經濟體紛紛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而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也間中有緩和跡象,但保護主義已擴散到更廣泛的經濟和地緣政治領域,意味著中美爭端及其他貿易衝突將難以迅速解決,而全球經濟陷入嚴重且持久放緩的風險也在增加。香港出口商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預測,香港出口總值在2020年將下跌2%。 閱讀文章
香港出入口方面,今年首九個月較去年同期分別錄得4.6%及6.5%跌幅,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建議,港商宜做好短中長期的應對策略,包括透過貿發局的協助,分散市場和生產線,減低營運風險。 閱讀文章
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出口表現一向被視為經濟的寒暑表,香港貿易發展局最新修訂的全年出口預測為負增長4%,而第三季出口指數急跌10點至27.4,貼近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時的歷史低位,反映香港企業看淡出口前景。在此情況下,港商可藉着參加本港的商貿展覽,開拓新市場,尋覓商機。 閱讀文章
去年中爆發中美貿易戰後,市場曾擔心港商今年初便會出現倒閉潮。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表示,港商周轉的確有大壓力,但不會發生大規模裁員及結業潮,而隨著港商陸續把生產線外移,香港出口難復舊觀,對GDP的貢獻將逐漸淡化,但香港可探索初創與製造業融合,從而拉動相關投資與金融發展,以取代出口成為香港經濟的新支撐點。 閱讀文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中美貿易糾紛長遠將改變全球貿易格局,中小企可配合「一帶一路」倡議,以膽量坐上中國經濟快車「走出去」,而政府亦先後推出一系列支援措施,讓中小企紓緩銀根短缺及信貸問題,在逆境中自強,開創新商機。 閱讀文章
香港是世界知名的家庭用品採購中心,生產各種材料的餐具、廚具、非電力家用煮食爐具/加熱器具及衛生潔具。 閱讀文章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