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行業及市場子指數下滑,反映港商對未來數月出口前景存疑,尤其看淡聖誕這個傳統消費旺季的銷情,但內銷及智慧醫療市場可看高一線。
加快數碼轉型尋出路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於9月14日的記者會指出,疫情反覆加上運費飆升,削弱港商在短期內的出口信心。只有20.2%的受訪港商預期今年聖誕銷售額會上升,其餘近八成認為與去年相若(38.7%)或減少(41.1%),下跌幅度普遍少於30%。「疫情持續(45.5%,按季升4百分點)及全球需求疲弱(20.3%,升3.6百分點)仍然是影響香港未來半年出口表現的關鍵。」
與此同時,更多港商(66.6%)表示備受疫情打擊,較上季大幅增加9.7個百分點。港商最普遍遇到的問題是買家減少訂貨量(59.5%)或取消訂單(28.1%)、物流配送受阻(58.6%)及運輸成本上升(53.6%)。關家明說:「值得留意的是更多廠商(24.6%,升10.8百分點)在採購原材料或零部件時遇到困難,意味着供應鏈有機會受到影響。」
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有部份受訪港商(9.3%)表示疫情有利其出口業務,他們主要受惠於產品需求上升,特別是電子和玩具。原因之一是疫情促使企業加快數碼化轉型、拓展電子商貿及進行供應鏈重組,從而帶動企業在電子產品及零部件方面的投資。「事實上,不少港商都在疫情下加速數碼轉型,包括投放資源開拓網上銷售渠道(56.3%)、進行數碼營銷 (56.0%)、管理網絡安全 (50.2%)、善用雲端管理系統(47.7%)以及電子支付(31.9%)等。」
面對種種挑戰,港商普遍採取的營商策略包括開拓內地市場(47.9%)、拓展網上銷售(45.8%)及開發新產品種類(44.9%)。此外,有更多港商積極分散銷售至海外市場(35.5%,升7.1百分點),當中以歐洲(29.5%)及東盟國家(20.5%)為主。
玩具業及日本市場稍好
香港貿發局每季向500名來自六大主要行業包括機械、電子、珠寶、鐘表、玩具及服裝的出口商進行調查,旨在了解他們對短期出口前景的信心,並編製成香港出口指數,以50為盛衰分界線,高於50代表出口前景看漲,低於50則代表看淡。
香港貿發局經濟師嚴穎彤說:「行業方面,玩具表現稍好,跌幅較溫和(44.0,跌1.1點),相對而言,服裝業對出口前景最不樂觀(36.1,跌7.2點);市場方面,出口商對日本(47.9)及中國內地(47.8)較具信心。」她指出,兩項附屬指數包括貿易價值指數(54.1)和採購指數(36.2)同告下滑,分別跌2.9點和9.3點;就業指數則微升3.1點至44.7,顯示就業情況相對穩定。
智慧醫療產業急速發展
香港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指出,疫情雖重擊環球經濟,卻加速了智慧醫療的發展。「疫情下,智慧醫療備受關注,大眾對遙距醫療、醫療物聯網、健康數據管理等科技的接受程度與日俱增。自動化及電子化的醫療服務,如智慧醫院及遙距診症,既可減輕人手壓力,亦可滿足全球人口老齡化對醫療服務的龐大需求;以香港為例,至2039年,老年人口預期將增加至整體人口的三分之一。」
曾詩韻表示,近年不少醫療產品及服務都引入新科技,例如量度及監測生理數據的穿戴式儀器、以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分析及預測患病機率、用虛擬實境技術作初期診斷,或引入機械人協助做手術及復康治療,以雲端儲存醫療資料等。
為降低生產成本,香港很多醫療健康器材的製造商已把生產基地遷往中國內地,香港則負責品質控制、市場營銷、研發、設計,以及材料和設備採購。今年上半年,香港醫療健康器材出口達78億港元,主要市場包括中國內地(24%)、歐盟(18%)、美國(10%)、印度(8%)、東盟(7%)、日本(6%)等。
「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探討行業發展
曾詩韻指出,香港是醫療創新研發樞紐和生物科技企業集資中心,並與內地醫療市場一直保持緊密聯繫,為不同範疇的醫療健康產業帶來新機遇。「香港擁有一流的科研人才、靠近大灣區生產基地,加上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體系,以及廣闊的國際商業網絡,讓香港成為發展智慧醫療產業的理想平台。」
由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貿發局聯合主辦的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將於11月24日於線上線下同步舉行。論壇以「強韌迎變 共塑可持續未來」為主題,旨在探討亞洲地區醫療健康產業的商機與合作,並設展覽、投資項目推介及環球投資項目對接會,促進與會者商談合作。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