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公佈今年首季「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業務活動現狀指數」按季增11.8點至51.3,是繼2021年第四季後,首次超過50。
香港貿發局最新的出口調查顯示,接近所有受訪者(98%)指自1月初逐步恢復免檢疫通關令業務發展受惠,特別是可以更具彈性、更頻密地出差,以及帶動了跨境商業往來。
財政預算案提出,今年向每名合資格18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和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透過不同入境計劃在港居住及來港升學的合資格人士則獲發2,500元消費券。
一連五天的第39屆香港國際珠寶展及第9屆香港國際鑽石、寶石及珍珠展早前圓滿結束,匯聚超過2,500家參展商,共吸引13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6萬名買家進場採購,來自中國內地及亞洲地區的買家升幅顯著。
是項調查由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合作於2022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進行,結果未能完全反映最近內地與香港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恢復免檢疫通關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然而,隨着這些利好因素逐步浮現,預期GBAI在今年上半年將大幅回升。
第三季數據反映了更具挑戰性的外在和內部環境,包括利率上升、衰退風險升溫、新冠疫情影響持續,以及房地產市場疲弱等。
第二季營商指數按季下跌6.3點至49.6,是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最遜色。部份城市指數亦下跌,但「專業服務」及「創新和技術」指數則見改善。在大灣區城市中,香港的現狀指數下降1.7點至39.7,預期指數下降4.2點43.3。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駐香港貿發局中國商務顧問施春指,疫情使全國各地零售業受到較大衝擊,為提振消費信心、推動消費復蘇和重振經濟,全國各地都集中推動大宗消費、扶助重點行業,或按比例補貼,或發放消費券,頻頻出招,務求穩增長、促消費。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駐香港貿發局中國商務顧問施春表示,內地疫情形勢逐步緩和,作為內地經濟主要引擎之一的長三角地區,正加快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致力減少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據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主管趙永礎、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駐香港貿發局中國商務顧問施春表示,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出相應的支援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復蘇,有助長三角逐步恢復經貿活動。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預期內地經濟將穩定發展。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在網誌表示,疫情逐步受控,社交距離措施亦開始分階段放寬,加上消費券帶來的效應,不難感受到過去兩個長周末假期市道回暖,酒樓食肆、商場或購物旺區也增添了人氣。不過,疫情對全球各地民生、社會和經濟帶來的壓力仍然存在。
今年首季營商指數按季下跌0.7點至49.6,是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跌破50。部份城市指數亦下跌,其中香港的現狀和預期指數分別大幅下降8.7和5.2點至41.4及47.5。然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為企業帶來新機遇。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外部需求持續恢復應可支持未來的香港出口表現,但疫情反覆及其對全球供應鏈及運輸等對本港出口帶來隱憂。
據香港貿發局特約記者Ronald Hee於韓國首爾報道,韓國政府高度重視「韓國新政」計劃,視之為「推動重大轉型的國家策略」,並不斷加以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