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公佈第二季「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反映營商信心的「現狀指數」回落1.3點至50的中性水平,「預期指數」為58.7,意味復蘇勢頭不變。
香港金融管理(金管局)早前率領本港主要銀行的高層人員到訪阿聯酋,與當地主要金融機構及企業交流,推廣香港的金融優勢,並深化兩地在金融領域的合作。
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公佈今年首季「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業務活動現狀指數」按季增11.8點至51.3,是繼2021年第四季後,首次超過50。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早前與建銀國際合作,發表《香港作為東盟企業的理想上市地點》研究報告,探討香港如何協助東盟企業邁向國際市場。
第三季數據反映了更具挑戰性的外在和內部環境,包括利率上升、衰退風險升溫、新冠疫情影響持續,以及房地產市場疲弱等。
第二季營商指數按季下跌6.3點至49.6,是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最遜色。部份城市指數亦下跌,但「專業服務」及「創新和技術」指數則見改善。在大灣區城市中,香港的現狀指數下降1.7點至39.7,預期指數下降4.2點43.3。
近年,愈來愈多國際銀行開始推出跨境金融服務,讓到大灣區發展的港商透過公司銀行賬戶靈活調配資金,以配合業務發展。有專家建議,港商最好在營運地點附近的銀行開戶,以享政策優惠及方便處理業務。(滙豐-商滙大灣區系列)
今年首季營商指數按季下跌0.7點至49.6,是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跌破50。部份城市指數亦下跌,其中香港的現狀和預期指數分別大幅下降8.7和5.2點至41.4及47.5。然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為企業帶來新機遇。
林鄭月娥早前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致辭時指出,「四新」即「空間拓新」、「觀念更新」、「政策創新」和「機制革新」;而「四通」則指「基建連通」、「政策貫通」、「機制互通」及「民心相通」。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面對內地經濟持續發展,以及與眾多鄰近城市百駿競逐的比拼,香港必須鎖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繼續發揮自身的獨特性和優勢,謀求發展的同時,並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兄弟城市的共同發展。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說:「這個『千人計劃2.0』是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專為跨界別的不同金融服務行業創造就業機會而設,我們已預留1.8億港元,協助受疫情影響的金融服務業創造1,500個新職位,聘用本地人才,促進本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特區政府指,報告中總排名第三至第七位金融中心的整體評分非常接近,在以數據為依歸的五類競爭力領域,即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和聲譽,香港排名均為首五位,而營商環境和人力資本更位列第三。與兩個總排名較高的金融中心比較,香港在四類競爭力的排名均較高。
根據報告,今年第二季度的經營現狀指數為37.0,低於中性線50,反映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全球衰退,對屬於出口重鎮的大灣區造成影響。不過,經營預期指數則大幅上升至47.0,顯示受訪者預期第三季度會出現廣泛改善。
是項調查每季會訪問超過1,000家大灣區企業,了解他們對整體經營狀況、營商環境及未來擴充計劃的展望,並作出分析,從而得出指數結果。指數附設五大行業分類指數,包括製造及貿易業、零售及批發業、金融服務業、專業服務業和創新科技業,以反映各行業的營商信心,協助投資者及企業了解大灣區最新的營商環境、評估未來表現及制定市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