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在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的效应下,大湾区企业重拾营商信心。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公布今年首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GBAI),"业务活动现状指数"按季增11.8点至51.3,是继2021年第四季后,首次超过50。
展望未来,内地近期放宽疫情防控措施和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等政策调整,将有助释放中国内地近年积累的压抑需求和家庭储蓄,因此在今年下半年,消费或会推动经济强劲反弹。
第三季数据反映了更具挑战性的外在和内部环境,包括利率上升、衰退风险升温、新冠疫情影响持续,以及房地产市场疲弱等。
分析指出,指数下调基于营商信心继续受从疫情、俄乌冲突、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全球通胀、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紧缩等不利因素影响,惟随着中央政府及大湾区加紧振兴经济,将有助企业从逆境反弹。
分析指出,指数下调基于营商信心继续受从去年下半年延续的不利因素,包括内地房地产市场疲弱和监管持续收紧政策等影响,而香港第五波疫情严峻,令香港的"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均出现下跌,惟受访者普遍认识今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重塑区域供应链,并增强其整体消费和投资。
在新冠疫情阴霾下,去年第四季的大湾区商业景气指数(GBAI)再度下滑,反映受访者对区内营商信心信景转弱,惟"新订单"增长良好、多个城市的"期望"子指数仍位于扩张区间,加上中期中央宏观政策更偏向稳增长立场,为大湾区商业景气指数维持在扩张区间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受新冠疫情反弹影响,中国内地整体经济在上季度趋于疲软,大湾区营商情况同步受到影响,惟其经济增长减缓相对轻微,八个GBAI成分指数中有六个成分指数依然高于中性关口50;城市预期子指数数值反映企业对第四季度前景乐观。分析认为内地多个省市停电造成的生产中断问题依然持续,是影响第四季表现的潜在风险。
报告显示,预期指数及其所有关键子指数均保持在中性值50 以上,意味着大湾区应能在下半年很好地应对通胀率不断上升和政策紧缩风险。
报告显示,具前瞻性的预期指数由去年第四季的54.1上升至62.7。大湾区核心内地城市有望在制造、服务和技术领域保持优势,深圳和广州也重新领先其他大湾区城市。
报告显示,营商指数及八个子指数于去年第四季全面反弹,其中五个子指数已回升至50盛衰分界线以上,表明大湾区经济的收缩压力已经消退,内地经济增长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今年首季度经济扩张速度将回归正轨并开始退出宽松信贷政策。随着内地生产与出口的改善,也为制造业注入强心剂,接近九成受访企业已经或将扩大内销市场,他们尤其希望进一步开拓在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的业务。
指数以50为中性分界线,指数若高于50,显示企业对营商前景感乐观,相反低于50则显示为态度悲观。预期指数也从上季47大幅跃升至56.2,回归扩张区域,反映市场憧憬中国内地经济或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最大幅度的V型复苏阶段。
为协助企业掌握大湾区的最新营商资讯,渣打银行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早前合办"大湾区营商实战秘笈 - 如何以电子商贸‘疫’势突围?"网上研讨会,邀得业界专家阐述"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第二季报告,并大谈后疫症时代的电子商贸策略、企业如何做好外汇资金风险管理。
指数以50為中性分界线,指数若高于50,显示企业对营商前景感乐观,相反低于50则显示为态度悲观。根据报告,今年第二季度的经营现状指数37,而第三季的指数则大幅上升至47,反映市场多项经营条件有望持续改善。
该调查将于每季访问超过1,000家大湾区企业,了解他们对整体经营状况、营商环境及未来扩充计划的展望并作出分析,从而得出指数结果,协助投资者及企业了解大湾区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未来表现及制定市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