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营商指数及八个子指数于去年第四季全面反弹,其中五个子指数已回升至50盛衰分界线以上,表明大湾区经济的收缩压力已经消退,内地经济增长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今年首季度经济扩张速度将回归正轨并开始退出宽松信贷政策。随着内地生产与出口的改善,也为制造业注入强心剂,接近九成受访企业已经或将扩大内销市场,他们尤其希望进一步开拓在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的业务。
八个子指数全回升 内地经济步向正轨
由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合作编制的"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报告,是市场首个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营商景气进行的前瞻性季度调查,调查每季会访问最少1,000家大湾区各城市主要行业的企业,除了会了解受访企业当前的经营及信贷状况、来季展望等,亦会探讨驱动企业作商业决定及计划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对大湾区未来的影响,旨在分析大湾区内的营商气氛及跨城市、跨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营商情绪已恢复中性。商业活动现状指数从第三季度的42.4攀升至第四季度的50.2(图 1)。是次调查反映大湾区经济全方位回暖,主要改善领域包括"生产/销售"(+11.2 百分点)、"新订单"(+9.7百分点)和"利润"(+13.5百分点)。营商指数及八个子指数中的五个均回升至 50 中性关口以上,表明大湾区经济的收缩压力已经消退,而内地经济增长已恢复至疫情前约为6%水平。
大湾区受惠全球需求改善 所有预期指数将维持扩张
报告同时预期,今年首季度扩张速度回归正轨,商业活动预期指数从56.2下降至54.1,显示未来的复苏速度将会减缓,这可能是因为内地走过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经济复苏曲线的最陡峭部分,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走向正轨,预计内地于今年的整体GDP增速将从去年的2.3%大幅提升到8.0%,主要是基数较低;然而,随着内地退出宽松经济政策,今年的季度环比增速将会下降。尽管如此,报告认为大湾区的优势地位可受惠于本地及全球需求的改善,加上区内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攀升的消费需求和创新动力,令所有预期指数均维持在扩张区间。此外,信用现状指数也从第三季度的45.9回升至第四季度的49.6,重回中性区间,主要是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如盈余现金(+12.6百分点)和应收账款周转率(+7.1百分点)子指数所示(图2)。这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复苏令供应链回暖,银行放贷意愿增加所致(从之前的 48.6 提高到 50.3)。随着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制造业受访者大多表示其借贷成本已触底回升,但盈余现金及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改善抵消了这方面的影响。
制造与贸易板块独占鳌头
指数附设五大行业分类指数,包括制造及贸易业、零售及批发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业,以反映各行业的营商信心,协助投资者及企业了解大湾区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未来表现及制定市场策略。在近期内需及恢复强劲出口的带动下,如火如荼的生产状况令制造商的乐观情绪有所升温,当中尤以制造与贸易板块独占鳌头。制造与贸易现状子指数于第四季度录得最高的季度环比涨幅(+8.3百分点),是表现最出色的板块(图3)。在此起彼伏的疫情影响下,全球更趋依赖中国内地的产能,根据制造业受访者的反馈,制造业预期子指数为55.4,是最出色的行业;"创新与科技"紧随其后,现状和和预期指数分别为50.7和52.4,随着内地进一步加强科技自给自足,受访者普遍预期此领域将会有更多政策支持,这也是企业情绪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借贷成本的改善于目前仍是非制造业的利好因素,更多证据显示内地经济已全方位复苏。零售与批发商业活动现状指数上升5.9个百分点(图4),位居第三,说明了服务业正在追赶工业生产。数据又显示,在各个行业中,零售业的"融资成本"得分最高,反映借贷成本改善最快。
香港经济复苏滞后其他大湾区城市
至于按照城市划分,多个非核心城市正在迎头追赶,第四季度所有城市商业活动现状子指数均按季改善,涨幅最高的依次为佛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图 5),反映非核心城市在疫情后的早期经济复苏速度较慢,令他们在第四季度实现幅度更大的反弹。期内香港仅录得34.9,复苏步伐慢于其他大湾区城市,反映香港营商环境复苏滞后跟经济结构有关,主要是因为受广泛旅行禁令以及本地失业率持续攀升的影响,报告预计香港经济增长或将较长时间内落后于大湾区其他城市。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解释,在11个大湾区城市中,香港对外接触最频密,即使本地疫情缓和,海外输入风险仍较其他地方高,加上本地航空、贸易展览等行业备受疫情打击,可能令香港未来经济增速滞后于区内城市。与疫情前比较,受访者于新一年计划更见积极。在中央政府推出的支持政策和全球需求增长的推动下,企业于第四季度订单录得自指数推出以来的最快增速,26%受访者表示当前订单超过疫情前水平(图6),33%受访者更表示当前订单超过疫情前水平的90%。劳动力和产能利用率同样超出疫情前水平,56%受访者表示劳动力超过疫情前水平的 90%,41%受访者表示产能利用率超过疫情前水平的90%。
大湾区藉"虹吸效应"吸纳高端人才
在工资方面,企业计划在今年平均加薪2.5%,高于去年的1.4%,而超过九成受访者已经或计划开拓内销市场(图7),近四成受访者表示会开拓或加强欧美市场;36%受访者则计划增加境内市场的业务或开始在境内市场开展业务。报告认为,不论是为了实现生产多元化、降低工资成本、还是利用东盟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考虑向东盟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扩张的公司,将有望实现更高的增速。在担忧方面,45%受访者认为疫情在全球进一步扩散是今年的最大担忧,而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是第二大担忧(14%)。另外两大担忧是人民币的进一步波动和中国内地经济增速再次放缓(同为11%)。大部分受访者均认为相对内地其他经济区域,大湾区在经济改革速度、市场开放度、营商便捷性和商业机会方面,已确立了明显的领先优势。相对于全球市场,受访企业将更多依托境内市场,扩大在大湾区大型内地城市的运营。半数受访者认为大湾区需要在劳动力品质和人才梯队方面提升优势,并相信大湾区城市之间可通过"虹吸效应",进一步提高其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
相关网页:
- "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报告(2020年第四季)
-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专题 – 粤港澳大湾区
- 大湾区内地企业利用香港专业服务"走出去"
- 大湾区内地九市消费调查1-消费信心及理财态度
- 互联网市场营销平台通过大湾区拓展全球业务
- 大湾区内地九市消费市场的商机(语音广播)
- 香港贸发局最新活动安排
- 香港贸发局中小企服务中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