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用以反映营商信心的"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GBAI),于第二季的现状指数"回落1.3点至50的中性水平,"预期指数"为58.7,保持在扩张区间,是近两年来的次高值,意味复苏势头不变。
在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的效应下,大湾区企业重拾营商信心。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公布今年首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GBAI),"业务活动现状指数"按季增11.8点至51.3,是继2021年第四季后,首次超过50。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早前与建银国际合作,发表《香港作为东盟企业的理想上市地点》研究报告,探讨香港如何协助东盟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第三季数据反映了更具挑战性的外在和内部环境,包括利率上升、衰退风险升温、新冠疫情影响持续,以及房地产市场疲弱等。
分析指出,指数下调基于营商信心继续受从疫情、俄乌冲突、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全球通胀、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紧缩等不利因素影响,惟随着中央政府及大湾区加紧振兴经济,将有助企业从逆境反弹。
分析指出,指数下调基于营商信心继续受从去年下半年延续的不利因素,包括内地房地产市场疲弱和监管持续收紧政策等影响,而香港第五波疫情严峻,令香港的"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均出现下跌,惟受访者普遍认识今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重塑区域供应链,并增强其整体消费和投资。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在网志表示,面对内地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与众多邻近城市百骏竞逐的比拼,香港必须锁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性和优势,谋求发展的同时,并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兄弟城市的共同发展。
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说:"这个计划是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专为跨界别的不同金融服务行业创造就业机会而设,我们已预留1.8亿港元(折合约1.56亿元人民币),协助受疫情影响的金融服务业创造1,500个新职位,聘用本地人才,促进本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该调查将于每季访问超过1,000家大湾区企业,了解他们对整体经营状况、营商环境及未来扩充计划的展望并作出分析,从而得出指数结果,协助投资者及企业了解大湾区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未来表现及制定市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