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绪再度下降 反映上季疫情严峻
由渣打银行与香港贸发局合作编制的"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报告,是市场首个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营商景气进行的前瞻性季度调查,调查每季会访问最少1,000家大湾区各城市主要行业的企业,除了会了解受访企业当前的经营及信贷状况、来季展望等,亦会探讨驱动企业作商业决定及计划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对大湾区未来的影响,旨在分析大湾区内的营商气氛及跨城市、跨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大湾区以至上海等重城市面对疫情反复肆虐,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GBAI) 显示第二季度"营商信心"连续第四个季度减弱,在第一季度略微跌穿中性点50后,进一步下降至43.3,指数为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特别在今年4月,疫情冲击许多大湾区城市的生产、销售和物流。调查同时发现"制造和贸易"以及"零售和批发"受到最大冲击,而"创新和技术"则表现出色。城市方面,所有子指数均经历了地区性的下降,由于现金流受到冲击,目前整体信贷状况仍然紧张,但信贷指数显示,受访者预期未来银行融资成本将会降低。
预期指数显示将出现温和复苏
第二季的现状和预期指数均比上一季度有所恶化,受多项外在因素影响,包括俄乌冲突、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全球通胀、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紧缩等,多项指数均出现下降,加上内地因应疫情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对生产和销售造成了短期的实质性干扰,并拖累了企业的支出和投资意愿,惟大多数预期子指数仍处于扩张区,不利因素并未对所有行业造成影响,而信贷指数也显示,受访者对银行融资成本下降和现金流改善的预期有所增加。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从之前的55.5下降至第二季度的52.5,但仍高于现状指数且位于中性点 50 之上,反映受访者普遍认为,在经历了第二季度处境艰难的两个月后,营商状况将开始好转,尽管幅度不大。分析预计随着上海重新开放,以及各地区普遍增加政策支持,6月份的增长势头将继续改善,加上自5月下旬以来,中央政府已开始加紧振兴经济的努力,以防止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下滑至负值,并阻止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俄乌冲突的持续拖累以及全球通胀,既削弱了家庭消费能力,也令4至5月的外部需求下跌。新出口订单现状子指数从第一季度的47.1下降至第二季度的41.3。利润率下降压力或由于持续高涨的成本所致,尤其是原材料成本,这也导致原材料库存减少(季度环比减少19%)。
香港释放消费需求 推动经济持续好转
受疫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零售和批发"以及"金融服务"现状指数在本季度表现逊色,分别录得37.7及39.4,是唯一两个低于40的子指数。部分 "制造和贸易"行业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过去一个季度的情况更糟,除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原料成本上涨挤压利润,以及担忧全球通胀加剧和货币紧缩可能会导致全球需求疲软。内地疫情复燃也冲击大湾区的经济表现和营商气氛,所有城市的现状子指数均出现季度环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佛山和东莞分别下降18%和16%。虽然深圳(42.5)和广州(43.7)没有经历上海式的封城,但也因为严格的核酸测试程序、店铺关闭、停产和物流中断受到干扰,市场情绪在调查期间持续低迷。虽然香港于第二季度的业务活动现状指数进一步减弱,从之前的41.4降至39.7,但受惠于香港解除部分防疫措施和出行禁令,香港经济持续好转,有助释放压抑已久的需求,加上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新一轮电子消费券计划的提振作用,推动4月份零售销售增长,失业率也从较早前的5.4%下降到5月份的5.1%。尽管香港经济持续复苏,出口表现仍然理想,惟内地城市的疲软数据可能会影响香港的情绪。
受访者最担心疫情及全球通胀
调查同时问及大湾区受访者如何看待影响其业务的宏观、金融和政策阻力,72%的受访者认为疫情的影响为"轻微负面"或"非常负面",其次是全球通胀压力(53%)以及俄乌战争(47%),较金融市场波动(36%)和监管收紧(27%)成为主要的挑战。受访者最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通胀,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41%受访者表示无法把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买家 ,为节省成本,他们选择透过产品/服务多样化以减少对投入的依赖、削减营销、研发等成本、精简或优化运营/自动化、升级产品/服务以提高定价能力等。城市方面,广州和佛山对疫情复燃的负面反应比例最高(分别为77%和76%),而其他九个大湾区城市中的五个都在70%以上。对于全球通胀压力,香港和佛山(62%左右)的反应最为负面。香港或更容易受到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影响,而经济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中心的佛山则可能更容易受到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的影响。对于乌克兰危机,深圳的受访者最悲观(60%的受访者选择轻微或非常负面),而香港和广州分别为42% 和37%。毋庸置疑,成本结构因行业而异;制造商、零售商和技术公司的原材料占比最高(分别为39%、31%和29%),而服务型行业更容易受到工资上涨的影响(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均为31%左右)。这进一步反映在城市细分数据中,内地以生产为中心的城市的原材料在成本基础中的占比较高,而香港和澳门的工资成本占比较高。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