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深港商及有意到內地創業的人士對大灣區稅務政策的認識,香港貿發局早前先後舉辦兩場網上研討會,主題圍繞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及外商投資法下的稅務籌劃,邀得內地官員及專家,分別解讀廣州實施大灣區個稅優惠細化實施規則,以及在內地的港資企業如何在外商投資法下籌劃稅務事宜。
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延至2023年
「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是指對在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工作的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區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按照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有關人士在當地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已納稅額,超過其應納稅所得額15%計算的稅額部份,享受財政補貼,包括工資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入選區級以上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門、直屬機構人才工程或人才項目獲得的補貼性所得。
相關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自2019年1月試行一年,今年6月11日,廣東省政府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推出《廣州市關於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管理措施,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把優惠政策延長至2023年,將惠及更多合資格的申請者。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國際稅收管理處副處長謝靖山表示,優化後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不但進一步完善享受補貼的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目錄,也進一步細化政策實施規則,包括個稅補貼申領可以於網上辦理,又簡化了所需資料,以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他說:「境外緊缺人才目錄在2019年版基礎上增加了『集成電路』行業,原有的『文化創意』行業調整為『文化體育創意』行業,而且整個目錄增加了30個工種。我們又細化政策實施規則,例如申請補貼需要申請人於納稅年度內在廣州市工作累計滿90天,在疫情期間,入境廣州隔離的天數也會納入計算範圍。」
謝靖山指出,廣東省內九個大灣區城市的個稅優惠政策,在原則和計算補貼方式方面基本一致,但可享受補貼的人才目錄範圍由各個城市單獨制定,故有一定差異,申請人需加以留意。他強調,財政補貼每年只辦理一次,優化後的個稅政策已把申請時間延長了15天,受理補貼申請時間為每年的7月1日至8月31日,符合補貼條件而未能在規定時間提出申請,可於下一年度的指定時間補辦申請,惟再次逾期,將不予受理和獲得補貼,而2023年的納稅年度的財務補貼亦不設補辦申請期。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國際稅收管理處副處長謝靖山表示,廣東省內九個大灣區城市的個稅優惠政策,在原則和計算補貼方式方面基本一致,但可享補貼的人才目錄範圍由各個城市單獨制定。
全網辦享個稅補貼增便利性
符合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相關標準的申請人,應當同時具備身份、工作和誠信條件可於網上申請個人所得稅補貼:
• 身份條件:申請人屬於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取得香港入境計劃(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的香港居民、台灣地區居民、外國國籍人士,或取得國外長期居留權的回國留學人員和海外華僑;
• 工作條件:申請人納稅年度內在廣州市註冊的企業和其他機構任職、受僱,或在廣州市提供獨立個人勞務,或在廣州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且納稅年度內在廣州市工作累計滿90天,並在廣州市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 誠信條件:申請人在申請財政補貼前3年內,沒有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記錄,沒有虛報、冒領、騙取、挪用財政資金和違反科研倫理、科研誠信等不誠信行為記錄,沒有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沒有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行政處罰等重大違法記錄;且申請人對其扣繳義務人的以上行為或記錄不負有直接或主要責任,也不擔任以上行為或記錄的扣繳義務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
• 全網辦流程:通過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稅e查」功能模塊,自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大部份地市的網上申報系統,基本實現個稅財政補貼申請全程網上辦理。
前海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至2025年
香港貿發局商務諮詢團隊的趙永礎介紹大灣區及內地稅務政策的最新發展時說,前海早前推出的稅務優惠都值得港商留意,前海企業所得稅15%的優惠政策已延續至2025年,在前海註冊的港企若符合最新2021年版的《前海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及相關條件,即可享有關優惠,覆蓋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商務服務業五大類共30行業,而新增的商務服務業類型中,包含法律、會計稅務、信用服務、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管理諮詢、會議展會、郵輪運營管理等八個行業。
趙永礎建議,港商可同時充份利用香港與內地的支持政策和稅務優惠,例如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中小企支援服務、BUD專項基金,而香港產品輸往內地亦可享有CEPA零關稅優惠,在內地則可受惠於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因為香港企業開拓內銷市場,中央政府針對小企和微企推出了多項稅務優惠,不止適用於大灣區,更是全國性政策,例如對合資格的小微企業免收增值稅,及對小型微利企業減徵企業所得稅等。」
《外商投資法》細化具體措施 加強保護力度吸資金
至於在去年1月1日實施的《外商投資法》,除了强化對外資的投資保護外,外資企業也可依法平等參與國家、行業、地方等各層次標準制定修訂,在項目申報、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等方面與內地企業一視同仁。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邀請金澄律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稅務專業學位行業導師汪蔚青擔任講者。汪蔚青在談到內地稅制原則和稅種時指出,內地共有18個稅種,分別是兩個來自海關的關稅和船舶噸稅,以及16個來自稅務機關的稅項,包括營商人士較關注的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
對於外資企業如何在《外商投資法》下開展稅務籌劃,汪蔚青以增值稅為例說:「內地境內已經沒有營業稅,現在所有交易全面改為繳交增值稅,徵稅範圍適用於進口或在境內銷售的貨物,涵蓋小規模納稅人及一般納稅人等。」
至於在企業所得稅方面,自今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對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部份,徵收所得稅率由25%減半至12.5%。此外,內地鼓勵境外投資者持續擴大在內地投資,實施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讓外資享有更多營商優惠。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