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由香港貿發局策動的第二屆「國際醫療健康周」,旗艦活動「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及「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早前舉行,匯聚全球精英剖析行業趨勢,開拓商機。
在香港貿發局協助下,香港中文大學與日本一家開發人工智能內窺鏡診斷技術的醫療初創公司達成研究協議,以加快該嶄新技術發展,並推廣在香港及亞洲國家臨床應用。
由香港貿發局策動的第二屆「國際醫療健康周」,充份利用香港作為亞洲醫療行業創新和投資中心的戰略角色,獲多間醫療健康機構支持,於5月16至31日載譽歸來。
香港貿發局總裁方舜文表示:「我們留意到香港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不論是產業鏈上游的科研技術、初創項目、投資研發,或是下游的醫療儀器、產品製造及服務,以至整個產業的生態系統,都具備顯著的優勢,有助香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醫療健康及生命科學樞紐。」
環球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的陰霾,公眾對醫療保健和發展愈見重視。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13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早前圓滿舉行,期間舉辦的「醫療科技論壇2022:大灣區的機遇」,重點探討大灣區醫療保健市場的發展情況和商機。
CMR Surgical的手術機械人早前獲香港中大醫院及港怡醫院引入採用,為全面拓展亞太市場、邁向全球踏出重要一步。該公司指出,亞洲地區數碼發展加快,公眾對創新醫療的需求和應用不斷增加,有助進一步推動微創手術的普及,為病人提供更多醫療方案和選擇。
貿發局亦將善用內地「雙循環」策略帶來的機遇,全方位推廣香港整體優勢、服務及產品,線上線下協助港商以「大灣區」為切入點拓展內地市場,以及與內地企業共同在東盟市場探索三方夥伴合作關係。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致開幕辭時表示,正全力發展在香港科學園建設首兩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以及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推動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特約記者Anna Huddleston於美國拉斯維加斯報道,主辦機構消費科技協會(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表示,現時的疫情令業界難以舉行實體展,而要為這個全球最大型的電子消費品展覽會舉辦網上展確實是一大挑戰,但卻帶來意想不到的進展。
該體溫監察機械人可以四處走動,透過紅外線,同時檢測多個人的體溫,旋即獲機電工程署、運輸署及消防處等多個政府部門選用。該公司又參與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牽頭、在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舉行的科技產品推廣活動,開拓東盟市場。
該塗層使用了微膠囊技術包裹和延緩釋放殺菌劑的專利技術,可有效消滅99.9%的細菌和病毒,現時用戶主要來自本港,包括機場、醫院、學校、商場等。該公司計劃透過香港貿易發展局的全球網絡,如展覽會、外訪團等,並參與了夏季網上採購展,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博士說:「目前,許多國家仍在努力擊退疫情,期望引入嶄新科技和解決方案,以應對未來挑戰。我們很高興與商經局及創科局合作,帶領香港創科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港商與海外企業分享經驗的同時,亦可以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西班牙巴塞羅那顧問Borja Egurbide撰文指,西班牙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多個不同組織開始採取行動,統籌研究如何利用新科技抗疫,特別是支援醫護人員。
愈來愈多本港初創醫療科研企業,選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為孵化器,進行研發及將科研成果商品化,以減低文化及配套差異。目前香港和內地醫療政策雖然有待打通,但大灣區建設長遠可以進一步提升內地醫療水平,滿足內地市場對提升醫療質素的需求,以及港人到大灣區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