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隨着大企業把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融入業務中,作為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亦需緊隨步伐,由內部管理以至供應鏈及採購全面推行ESG,為公司創造價值。
創新科技驅動建築業界走向綠色發展,也成為建設綠色城市的重要力量,涵蓋多個重大基建項目的「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已成為檢視綠色建設的創新基地。
企業實踐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需要綠色融資,現時香港正在制訂國際認可的綠色標準,以吸引更多資金支持綠色項目,並鞏固香港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地位。
近年全球積極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需求大增,香港作為亞洲綠色金融樞紐,可引導國際資金配對優質綠色項目,開拓新機遇。
香港貿發局宣佈擴展「T-box升級轉型計劃」,設立新支援隊伍協助港商實踐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預計首年舉辦逾100場免費商務諮詢,服務約500家中小企。
香港貿發局與鄧白氏(香港)有限公司訂立新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合作關係,為香港中小微企及初創提供一套優質完善的ESG註冊服務,提升競爭力。
香港貿發局及領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表《香港房地產發展及物業管理領域綠色實力:RCEP機遇》研究報告,揭示香港綠色建築七大優勢,探索區內新商機。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實踐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推出有助減低碳排放的公司政策,而市場對ESG分析、報告和評級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企業取得亮麗的ESG評級不但可提升綠色形象,加強競爭優勢,還可更容易滿足綠色融資申請資格。
當中,粵港澳大灣區肩負着「領航」的重任,推動區內經濟融合,從而帶動經濟增長。同時,兩地企業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和的興趣會隨之回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更見突出。
訪問團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成員包括逾30位來自金融、物流、科技、專業服務等商界翹楚,到訪利雅得、阿布扎比及迪拜,推廣香港優勢及促進兩地交流。
預算案以「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為主題提出多項措施,包括積極向外推廣香港、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以及推出新入境計劃吸引外資等,協助香港在經濟恢復之際加固復蘇動力,支持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理大設計學院畢業生凌靜然(Kat Ling)於2012年獲得理大十萬元創業基金,創辦Alchemist Creations,以「升級改造」為理念,用汽水罐底製作手錶,並贏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2013」手錶及珠寶類別最佳設計大獎,及後發展一系列升級改造配飾以及裝置藝術。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早前舉辦「零碳之路:規劃綠色物流路線」網上研討會,邀得專家探討企業如何透過承擔環境責任的方式作出評估,並選擇合適貿易路線和模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耕細作」早前在香港貿發局悉尼辦事處協助下,與澳洲Lycasia地產集團達成合作協議,為旗下位於維多利亞的住宅建築Huntingdale提供全環控智能移動水耕種植機,為項目增值。展望未來,雙方將長期合作,在當地更多工業及商業項目中應用此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