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分析指出,指数下调基于营商信心继续受从疫情、俄乌冲突、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全球通胀、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紧缩等不利因素影响,惟随着中央政府及大湾区加紧振兴经济,将有助企业从逆境反弹。
分析指出,指数下调基于营商信心继续受从去年下半年延续的不利因素,包括内地房地产市场疲弱和监管持续收紧政策等影响,而香港第五波疫情严峻,令香港的"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均出现下跌,惟受访者普遍认识今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重塑区域供应链,并增强其整体消费和投资。
在新冠疫情阴霾下,去年第四季的大湾区商业景气指数(GBAI)再度下滑,反映受访者对区内营商信心信景转弱,惟"新订单"增长良好、多个城市的"期望"子指数仍位于扩张区间,加上中期中央宏观政策更偏向稳增长立场,为大湾区商业景气指数维持在扩张区间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受新冠疫情反弹影响,中国内地整体经济在上季度趋于疲软,大湾区营商情况同步受到影响,惟其经济增长减缓相对轻微,八个GBAI成分指数中有六个成分指数依然高于中性关口50;城市预期子指数数值反映企业对第四季度前景乐观。分析认为内地多个省市停电造成的生产中断问题依然持续,是影响第四季表现的潜在风险。
报告显示,预期指数及其所有关键子指数均保持在中性值50 以上,意味着大湾区应能在下半年很好地应对通胀率不断上升和政策紧缩风险。
报告显示,具前瞻性的预期指数由去年第四季的54.1上升至62.7。大湾区核心内地城市有望在制造、服务和技术领域保持优势,深圳和广州也重新领先其他大湾区城市。
报告显示,营商指数及八个子指数于去年第四季全面反弹,其中五个子指数已回升至50盛衰分界线以上,表明大湾区经济的收缩压力已经消退,内地经济增长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今年首季度经济扩张速度将回归正轨并开始退出宽松信贷政策。随着内地生产与出口的改善,也为制造业注入强心剂,接近九成受访企业已经或将扩大内销市场,他们尤其希望进一步开拓在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