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近年來生物科技發展迅速,為企業締造機遇。廣州市穗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物製藥、有機化學、材料領域的國際貿易和科研轉化。創始人趙發明認為,東盟確實有很多業務機遇等待發掘,當地消費水平也正在提高,而自由貿易協定、「一帶一路」等政策都會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閱讀文章
由於疫苗接種和早經感染等因素,瑞士人口免疫水平甚高,該國現已解除大部分與防疫有關的限制。瑞士經濟發達,有不少富前瞻性的商業生態系統。這次專訪旨在瞭解該國企業如何準備與香港同業合作,為疫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閱讀文章
成立逾20年的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GeneHarbor(HK)Biotechnologies),透過建立生物科技製造平台,以較低成本生產一系列由酶產生、具備抗衰老功效的「艾沐茵NMN」保健產品,廣受市場歡迎,並成為全球市佔率最高的同類產品。創辦人擬把握香港特區政府推動再工業化和興建先進製造業中心的契機,回港設高端生產線。(滙豐-商滙大灣區系列) 閱讀文章
近年,中國生物醫藥相關的研究領域發展迅速,各大高校積極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或服務。李朝幸博士觀察到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發展迅速,加上科學研究範疇不斷提升,認為生物醫藥產業對資本的需求會持續增加。因此,他通過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回國創業。李博士分析了內地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方向和在深圳創業的經歷。 閱讀文章
新冠疫情對環球經濟和人們生活模式帶來負面的影響,但智慧醫療產業卻因疫情關係而急速發展。社會對智慧醫療科技的關注和接受程度亦與日俱增,遙距醫療、醫療物聯網、健康數據管理等應用技術的發展潛力深厚。對此,貿發局經貿研究設立了「智慧醫療」專題,並邀請了多家從事醫療健康相關的科技企業探討智慧醫療在香港應用領域及未來發展方向。 閱讀文章
近年香港社會創業氣氛熾熱,市場為本地初創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援,同時成功吸引一群非本地人來港創業。香港生物節律研究院是專門監測生物節律資訊的企業,創辦人劉艷多年前在上海創業,並於2020年進駐香港科學園。她和銷售及市場總監鄭秉輝分享在香港營商的優勢,以及他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期許。 閱讀文章
過去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病在全球迅速傳播。面對日益嚴峻的傳染病威脅,能夠進行快速、準確的臨床醫學診斷非常重要。本地生物科技初創企業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快速病毒檢測系統,縮短診斷信息等待時間,有助減少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龐大工作量。首席執行官趙弘分享了在港發展生物科技的歷程,以及對本地初創生態圈的看法。 閱讀文章
根據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由香港、深圳及廣州的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是世界第二大科技集群。 閱讀文章
2015年,中美洲爆發寨卡病毒疫情,受到感染的伊蚊透過叮咬將寨卡病毒傳染給人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柏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潘伯恆本來從事包裝業務,因關注寨卡病毒疫情,便積極構思生產昆蟲驅避產品。技術總監蔡崢鳴介紹了由產品研發到推出市場的經過,過程中他發現本地的測試服務欠靈活,窒礙本地產品研發。 閱讀文章
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消費者更關注身體健康,全球醫療保健市場前景樂觀。醫療設備開發商倍靈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創立,專注於開發醫療設備和針對各種慢性疾病管理的人工智能開發。首席執行官梁立慧分享了倍靈堅持在港設置生產線的原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機遇。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她期望內地與香港兩地醫療器械法規日趨接軌,將有利香港醫療市場蓬勃發展。 閱讀文章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