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香港贸发局最新的出口调查显示,接近所有受访者(98%)指出,香港自今年1月初逐步恢复免检疫通关令业务发展受惠,特别是可以更具弹性、更频密地出差,以及带动了跨境商业往来。
9月19日,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于媒体发布会上指出,市场忧虑外部环境持续恶化,令复苏步伐较预期缓慢。"高通胀和加快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压抑了多个主要市场的需求,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种种影响,也令出口前景蒙上阴影。"
"早前内地封城政策令生产停摆及物流配送受阻,香港出口商或受影响。不过,随着内地放寛防疫限制,跨境货运逐渐回复正常,不少工厂也陆续复工复产。我们的调查发现,整体而言,出口商情绪显著改善,惟对未来展望仍然审慎。"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范婉儿表示:"这是一年内首次上扬,反映在疫情影响渐减退而供应链和物流瓶颈有所改善下,香港出口商信心回升。"
3月17日,香港贸发局公布今年首季香港出口指数为24.7,较上季下挫12.5点,指数远低于50的盛衰分界线,惟玩具业出口指数呈升势,而日本和中国内地是前景最理想的市场。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全球复苏步伐不一、疫情持续反复、全球供应链中断和物流瓶颈延续,加上通胀忧虑日增,料将压抑出口升幅,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明年1月1日生效,将为区内经贸发展带来利好因素。
面对种种挑战,不少港商采取更积极的营商策略,包括开拓内地市场、拓展线上销售,以及开发新产品,而疫情虽重击环球经济,却加速了智慧医疗的发展,成为企业的新蓝海。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全球复苏步伐不一,在考虑多项因素后,我们决定把今年的出口增长预测由5%上调至15%。在低基数效应下,这是香港自2010年从金融风暴复苏以来最强劲的出口反弹。"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说:"指数虽连升四季,但仍处于50以下的收缩领域,反映港商对近期出口前景审慎乐观。未来出口走势取决于多项不明朗因素,例如消费者及企业能否恢复信心、各地政府采取的刺激经济方案是否奏效等。而本地出口商最大的顾虑依然是疫情反复(46%)和全球需求减弱(28.4%)。"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说:"内地双循环政策及大湾区为港商带来新的内销机遇,加上香港与东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逐步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落实,将会促进区内贸易往来,这些因素都有利香港出口复苏。"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指出,虽然各行业出口指数均显着反弹,但仍处于收缩领域,显示香港出口商仍要面对不少挑战。该局同时调查发现,受访企业普遍认同香港作为大湾区国际商业枢纽的优势,建议香港应推出新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法律及争议解决中心、物流及运输枢纽、贸易中心、创新及科技中心和商业总部的功能。
然而疫情促使各行各业打破常规,不少企业积极通过创新科技和创造力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局建议企业做好准备,以更具抗逆力及更稳健的姿态,把握新常态的发展机遇。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干扰了全球供应链,让整个市场处于不明朗状态,有机会加速全球供应链洗牌。该局建议香港企业在疫情下除了要多元发展,也可以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内地转移或扩展至越南等新兴市场。
"香港贸发局调查显示,65%受访出口商预计明年整体销量下跌,而环球需求减少(37.3%)取代了中美贸易摩擦(31.5%),成为他们首要忧虑。"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指出,一连串不明朗因素已对香港出口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该局预测香港明年整体出口货值将按年缩减2%。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建议,香港传统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下,可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新的生产基地,并藉着与工业园合作,探讨拓展内销市场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