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隨着全球經貿活動穩步復常,英國作為香港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英國企業除了可以藉香港進軍粵港澳大灣區及亞太地區外,香港企業也透過投資英國,把握歐洲疫後經濟反彈釋放的新機遇。
「解決爭議.共創雙贏—香港法律服務 共享發展機遇」是面向東盟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全新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推廣活動,吸引逾200名來自金融、法律、專業服務界代表參加。
《銷售公約》提供法律規則,規管相關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業在處理不同商法制度時經常面臨的適用法律問題,從而為商業交易帶來更大確定性及降低交易成本。值得留意的是,《銷售公約》在香港實施後,如相關合同屬公約適用範圍內,除非買賣雙方在合同中載明《銷售公約》不適用(opt out),否則《銷售公約》將自動適用。因此,香港貿易商宜及早了解《銷售公約》及公約對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的影響,為公約的實施做好準備。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早前舉辦「內地提升營商環境:通過大灣區拓展內地市場」工作坊,請來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商務諮詢經理趙永礎,以及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駐香港貿發局中國商務顧問孫健,剖析大灣區的稅務、投資等措施,助港商進軍內銷市場。
香港貿發局早前舉辦「在內地設立港資企業須知 : 符合信息報告要求」商務諮詢工作坊,邀得專家剖析《外商投資法》的實施如何便利港商投資內地,以及外資在內地開設公司時,應如何在「信息報告制度」上做到合規要求和相關注意重點。
香港貿易發展局經貿研究早前舉辦「脫歐後的英國電子商貿市場」網上研討會,由專家拆解英國在脫歐前後、疫情前後的經濟狀況,以及英國和歐洲電商市場的變化,助港商掌握最新形勢,調整部署策略。
由國家商務部及上海市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圓滿舉行,今年有逾240家香港企業參與,較去年增長20%,其中香港貿發局率領45家港企分別參與「香港產品展區」及「香港服務業展區」,向內地參展商和買家推廣香港優質食品及服務。
由國家商務部及上海市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晚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揭幕,香港貿發局今年安排45家香港企業參展,設置兩大展區,並增設不少新元素,包括參展規模進一步擴大,以及搭建進博會商貿對接平台,進行現場或線上的一對一商貿配對,助港商開拓商機。
為協助港商掌握新貿易形態,香港貿易發展局經貿研究早前舉行「香港貿易新形態:美國加強出口管制」研討會,邀得富事高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彭郁竹及高級總監葉晞彤,向中小企提供應對新貿易形勢的錦囊。
《修訂協議》於6月1日正式實施,於法律、建築及相關工程、金融、檢測認證、電視、電影等不少重要服務領域均增添開放措施,讓香港服務提供者可以更容易在內地設立企業和發展業務,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可在內地取得執業資格,以及為內地市場提供更多優質香港服務。
修訂協議更新了在2016年6月實施的《服務貿易協議》下,關於開放和便利服務貿易的承諾,進一步降低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以回應香港業界期望更多參與內地市場發展的建議。
進博會由國家商務部及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於11 月 10 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閉幕,共吸引來自約180個國家和地區、近6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3,800多家企業參展, 當中包括200家香港企業,另有50萬名內地及海內外採購商參與。
有講者提到,廠商決定是否轉移生產線時,着眼點除了應對中美貿易糾紛外,亦需從投資角度出發,考慮企業本身的長遠發展策略,適宜物色合作夥伴,把生產線外判或分租廠房,又或把高增值生產回流香港,保持「香港製造」優勢。
香港貿易發展局於8月16日舉行「中美貿易糾紛:美國普惠制與供應鏈策略」研討會,有美國法律專家指出,在普惠制下,港商在受惠東盟國生產的產品,又或在受惠國加工的產品符合特定條件,均可直接進口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