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易發展局於8月16日舉行「中美貿易糾紛:美國普惠制與供應鏈策略」研討會,有美國法律專家指出,在普惠制下,港商在受惠東盟國生產的產品,又或在受惠國加工的產品符合特定條件,均可直接進口到美國。
善用普惠制待遇 調整優化供應鏈
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全稱是普遍優惠制,它是世界上40個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給予的普遍的、非歧視的、非互惠的優惠關稅,是在最惠國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減稅以至免稅的一種特惠關稅。這項政策有利於幫助受惠國增加出口,促進工業化和經濟發展。
在普惠制下,美國向發展中國家,例如包括泰國、印尼、菲律賓、及緬甸在內的東盟國家,提供特惠稅;並在今年取消土耳其及印度的普惠國待遇,亦正就泰國、印尼及哈薩克的受惠資格進行覆核。
Sandler, Travis & Rosenberg Ltd經理馮瀚賢表示,要獲得美國普惠制待遇,有關產品必須符合三個條件:(1)是指定受惠國的種植品、產品或製成品、(2)直接從該受惠國進口到美國關稅區,以及(3)在受惠國,或者在任何兩個或以上國家(指同一國家組織的成員國,而該組織被視作一個國家看待)生產的材料的成本或價值,加上在受惠國或有關成員國進行的加工業務的直接成本,佔這些產品在進入美國關稅區時的評估價值不低於35%。
他解釋,要被視作直接進口的產品,產品從受惠的發展中國家,進口至美國途中,期間沒有進入其他國家;如果運送過程需要經過其他地區或國家,則採購過程不能涉及有關地區或 國家。他舉例指,如貨品在泰國生產、出廠、付運並出口至美國,則合乎要求;而如經過轉運國,則不可進入該國市場發售,而貨品的發票需列明最終目的地為美國。
至於貨物原產地,馮瀚賢表示,廠商須留意所涉及的物料是否都在泰國生產:「如果物料是向當地供應商購買,部分物料未必由受惠國生產,就需要經過兩次實惠性轉變 (double substantiate transformation),才符合要求。」
他舉例指,從非受惠國入口毛皮,在受惠國進行削勻、烘乾等加工程序,製成新皮,並不能符合雙重實質轉型的要求,亦即不能符合受惠國的原產地規則;但從非受惠國入口塑膠薄模,經印花、層壓等加工,再經特定裁剪,成為新的膠面紙袋,則可符合有關雙重實質轉型的要求。至於原材料價值,則包括生產商原材料實際價值、原材料運送至工廠的運費、保險、包裝及其他運輸費用、受惠國需支付的稅項,以及處理廢物所需費用。
他提醒港商,需妥善保存原產地、直接加工處理及價值記錄,例如原產地證書、原材料採購收據等,並謹慎地確保產品合法進入美國,以供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稽查。
多項政府基金加碼 協助中小企應對貿易摩擦
工業貿易署(工商業支援部)高級政務主任馬念恩介紹轄下資助計劃及特別支援措施,包括「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優化措施,協助中小企拓展東盟及內地市場。馬念恩表示,政府在去年8月將專項基金的資助地域範圍,由內地擴大至東盟,並將每個企業的資助上限由50萬元提高至200萬元,即內地市場100萬元及東盟市場100萬元。
她又表示,政府將「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的企業累計資助上限,由20萬元增至40萬元,並取消現時最後5萬元資助額的使用條件限制,截至2019年7月31日,共有48,657間企業受惠,涉及進出口貿易、批發和零售及電子業;「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則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保證,以協助它們向參與計劃的貸款機構取得貸款,用作購置營運設備及器材,或一般業務用途的營運資金,每家中小企業可獲的最高信貸保證額為600萬元。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業務發展部助理總經理楊賦斌,則在會上介紹「特別支援措施」,例如小營業額保單及網上微企業保單,增加承保力度,以協助香港出口商面對在不明朗貿易環境下的放帳風險。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