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初創調查發現,本港初創企業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龐大的市場和較低的營商成本,近半數受訪者有興趣進一步拓展大灣區市場。然而,灣區內各市的體制差異,以及市場行情的不確定性,增加本港初創企業進入大灣區的難度。不過,大灣區機遇取決於企業的業務性質,符合大灣區整體發展方向的初創企業有明顯優勢。 閱讀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支持香港利用自身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推動大灣區多元化的旅遊體驗,吸引更多海外旅客到訪。新寶堂陳皮有限公司董事長關杰峰表示公司已在香港、澳門及大灣區其他城市設有分公司發展產業。更希望通過與不同商會、酒店等合作,把「廣東老字號」的品牌帶到國際市場。 閱讀文章
香港政府大力發展創科,致力為初創企業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香港貿發局初創調查顯示,受訪者普遍滿意政府現時為初創企業提供的資金幫助,相反私人市場欠缺募資機會。香港連繫海外市場的能力備受肯定,不過本地勞動力的技術水平則略為遜色。總括受訪者對各項要素的評價,新興行業對本地初創生態系統的滿意度較高。 閱讀文章
初創生態系統的成長有賴眾多持份者的支持和互相合作。創業者實踐創新意念,是初創企業的核心。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0年中,就本港初創生態系統的表現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結果顯示本地創業者年輕且高學歷,希望透過創業開發新產品。創業資金介乎數十萬至數百萬港元不等,主要來自個人儲蓄、政府資助和銀行貸款。 閱讀文章
本地初創生態系統持續成長,然而整體表現似乎仍然有改善的空間。為深入瞭解香港初創生態系統的發展情況,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0年中,向本地初創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本系列文章總結研究所得,就六大創業要素,包括文化、政策、人才、支援、資本和市場,分析香港初創生態系統的優勢和弱點。 閱讀文章
香港的檢測及認證業自1980年代起蓬勃發展。香港測檢認證協會主席潘添良認為對於一些尚未有國際測檢標準定義的創新服務或產品,香港政府可以與其他公司合作設計和促成新的標準,並推廣至大灣區及國際。 閱讀文章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匯聚眾多國際化專業服務供應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所需支持。昂納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財務及業務發展副總裁王海耕表示,香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資本平台,而專業服務的多元化也是香港的優勢之一。香港未來應專注發展其優勢產業,例如金融服務、法律、爭議解決及其他專業服務業等。 閱讀文章
作為金融科技企業,金邦達寶嘉控股有限公司為全球客戶提供智能安全支付的整體解決方案。董事會主席盧閏霆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資金自由流動的優勢、外匯轉換便捷、營商自由度大、國際化程度高等,與國外客戶進行業務來往的時候較為方便。不過,香港人才資質太過同化,香港須加強培育科技創新的專業人才,以更好地配合大灣區發展。 閱讀文章
新加坡處於東盟綠色建築發展的前沿,一直是制訂建築環境標準和認證計劃的先驅。鑒於新加坡在東盟綠色建築發展中的領先地位,有意進入東盟市場的香港中小企業,可考慮以新加坡為踏腳石。 閱讀文章
越南首都河內的市政府公布計劃,支持北部重點經濟區的三大產業發展,即零部件製造、高科技輔助產業,以及服裝和鞋類物料製造。 閱讀文章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