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兔年伊始,接連迎來眾多喜訊,有利經貿活動逐步邁向復常,並為香港出口貿易及經濟增長帶來新動力。
另外,政府統計處亦發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失業及就業不足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7%,較10月至12月數字上升0.4個百分點,是近17年來高位;就業不足率也升0.4個百分點至3.8%。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顯著上升。
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舉辨「進軍內地食品及餐飲業:新市場、新挑戰、新商機」T-box工作坊,請來業內專家分享,讓企業掌握內地最新法規和可以應用的食品管理措施,業務更上一層樓。
共享餐飲及智能熱食外賣自取平台讓顧客彈性選擇取餐的時間和地點,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避免與外賣員接觸;另一方面,餐廳營運者可透過大數據更快及更有效率地掌握客戶的消費模式和習慣,以低成本改善服務質素及提高營運效益。
這一次合作,是於今年初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國際授權展上促成。藝術餐廳藉着參加授權展更清晰地了解知識產權,成功與羚邦合作,開拓授權業務,營造更大的創意經營空間。
統計處指,5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放緩主要是豬肉、新鮮蔬菜價格和私人房屋租金升幅收窄所致。另外,香港飲食業界亦宣佈於7至8月推出晚市餐飲優惠,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隨着現金發放計劃已接受登記,合資格申請的市民預計於7月陸續收到政府派發的一萬港元,鼓勵市民在港消費,刺激經濟。
為協助業界紓困,港府早前推出涉及1,375億元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當中包括受限聚令影響生意的餐飲業界,料16,000家餐飲業處所受惠,現正接受申請。
在疫情下,大部份台灣民眾減少外出旅遊和消費,或選擇在家辦公,令餐飲、航空、旅遊、旅館、交通物流、百貨零售等行業首當其衝,自農曆新年以來業績急速下滑,但卻造就「宅經濟」發展,當中送餐業和電子商貿交易逆市向上。
有調查指,台灣20至30歲的年輕消費者最常使用美食外送應用程式(App)訂餐,另以foodpanda(空腹熊貓)和Uber Eats(優食)兩家外資外送平台最受歡迎,同時用戶的重叠率也相當高。
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主辦第四屆香港國際特許經營展,在《科技世代下的特「式」升級管理》研討會上,請來業內專家分享便利店、餐飲及自動售賣機的特許經營方式,如何利用科技提升管理質素,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