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援中小企 渡难关拓新商机
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博士表示:"过去两年的疫情为中小企带来前所未见的挑战。今次预算案中提出了多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一系列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支援资金周转和融资的政策;而预算案提出的支持知识产权及科创发展政策,亦有助企业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以及升级转型。"林博士指出:"同时,我们亦对政府增拨资源,协助本局推出内地发展支援计划感到鼓舞。我们将透过贸发局内地办事处网络,伙拍合作伙伴,包括在相关城市经验丰富的资深港商、专业人士协会及青年创业协会等,举办培训、交流、商贸考察及宣传推广活动,协助在内地的港商拓展业务,把握内地‘双循环’政策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带来的商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除内地市场外,贸发局亦积极支持中小企全方位开拓其他成熟市场及新兴市场的商机。林博士说:"我们亦会继续支持港商开拓东盟及成熟市场,优化本局的旗舰海外推广活动,例如‘Think Business, Think Hong Kong’,并会加强线上线下推广平台的功能、继续提供商贸配对服务、中小企支援计划以及各种培训活动,协助港商与全球企业联系,更容易、更精准地捕捉商机。我们也十分欣喜,政府会积极考虑在疫情平稳后,吸引更多会展活动来港举办。"林博士又说:"贸发局会竭尽所能,为不同行业创造机遇,让他们多元发展业务,在疫情下同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一起渡过难关。"
2022至23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重点
预留540亿港元加强控疫防疫
- 220亿港元加大检测力度及支援医院管理局
- 70亿港元增购防疫物资和服务,实施防疫措施
- 60亿港元增购疫苗
- 5亿港元加强环境卫生服务
- 120亿港元用于兴建防疫抗疫设施
- 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分两阶段发放总额10,000 港元的电子消费券
- 设立住宅租金开支扣除
- 公共交通费用补贴门槛降至200港元
- 住宅租金开支可扣税上限10万港元
- 宽减百分百薪俸税、个人入息税,上限一万港元
- 综援、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伤残津贴,额外增加半个月金额津贴
- 补贴每个电力住宅用户户口1,000港元
- 透过优质教育基金已预留的20亿港元,加强支援基层家庭学生线上学习
- 透过防疫抗疫基金,预留66亿港元开设30,000个有时限职位
- 拨款1亿3,500万港元予贸易发展局推出"内地发展支援计划",协助在内地的港人港商开拓内地商机
- 为投资推广署提供9,000万港元经常拨款,加强投资推广工作
- 在香港筹办高层次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邀请国际和内地金融机构负责人来港出席,亲身了解香港的独特优势及投资环境
- 继续推进香港机场与大湾区之间的"海空货物联运"
- 研究推动"智慧港口"发展的具体方案,并建议提供半税优惠以吸引更多海运企业落户香港
- 延长申请期至2023年6月底
- 贷款额提高至27个月雇员薪金及租金的总和,上限增至900万港元
- 最长还款期延长至10年,企业可选择用较长时间偿还部分本金
- 延长"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计划"至今年10月底,容许企业选择用较长时间偿还部分本金
- 宽减2021/22课税年度100%利得税,上限10,000港元
- 宽减2022/23年度非住宅物业差饷,首两季每季上限5,000港元,后两季每季上限2,000港元
- 宽免2022/23年度商业登记费
- 继续宽减非住宅用户75%水费/排污费8个月,每户每月上限20,000港元/12,500港元
- 加强支援出口融资和出口信用保险
- 增加"未来基金"对"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成立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用于投资对香港具有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及项目
- 预留100亿港元,进一步推动生命健康科技的发展
- 倍增资助额至4亿4,000万港元,加强支持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研发工作
- 倍增"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的资助额至1,600万港元
- 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
- 增加"未来基金"对"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成立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机会
- 计划在下年度发行不少于150亿港元的通胀挂钩债券、不少于350亿港元的银色债券,及不少于100亿港元的零售绿色债券
- 筹备推出"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
- 探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
- 继续发行总值约45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并优化"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
- 落实"基建融资证券化先导计划",发行总值4亿5,000万美元的基建融资证券化产品
- 2022/23年度卖地计划(共13幅住宅用地)、铁路物业发展、私人发展和重建,及市区重建局项目的潜在住宅用地可提供约18,000个单位;另四幅商业用地预计可提供约3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
- 未来五年会准备好约103公顷私营房屋土地,可兴建逾57,000个单位
- 公营房屋: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兴建约33万个单位,可满足未来10年的需求
- 私营房屋:2022年起计五年内,每年平均落成量超过19,000个,较过去五年平均数增加14%。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单位潜在供应量达98,000伙,为近年新高
- 过渡性房屋:已觅得土地提供超过17,000个单位,预计在今年和明年分别约有4,200个及11,000个单位落成
- 向"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12亿港元
- 推出更多宽免措施,鼓励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加快楼宇供应
- 拨款4,200万港元举办为表演艺术界而设的"香港演艺博览会"
- 拨款4,000万港元推动艺术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 预留12亿6,000万港元支援及发展旅游业,包括鼓励开发和推出旅游产品、资助人员培训、支持香港旅游发展局重振旅游业等工作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室内设计师联乘建筑师 从细节中传递无限创意
- 越南物流供应疫下受创 完善港口基建满足贸易
- RCEP大湾区等创机遇 物流业调整策略迎蓝海
- 港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 270亿元助商户及基层
- 宝石商社交媒体增曝光 疫下数字化助升级转型
- 团结香港时装创意力量 女装品牌开店觅新出路
- 授权助港品牌升级转型 乘大湾区优势再觅机遇
- 内地科企疫下积极布局 赴港参展接通环球机遇
- 拉美电商市场增长迅速 专家剖析市况助拓蓝海
- 专利科技提升竹子硬度 环保建材促可持续发展
- 港礼品商参展力争订单 疫下把握线上线下机遇
- 大数据应用实现零碳排 科创构建智慧绿色城市
- 生科企业回港设生产线 抗衰老产品启长寿之门
- 贸发局与谷歌推新方案 助中小型出口商数字化
- 东京国际电影节显新气 业界关注疫后变革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