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貿發局特約記者康彰榮於台北報道,美、歐、日等工業大國正積極規劃在本土興建半導體廠,以減少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意味台灣半導體產業將面臨強大的對手。
車用晶片嚴重缺貨 業界向台灣求助
台灣半導體產業歷經30年的發展,已從晶片設計、半導體設備、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到相關物流服務等,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雖然台灣疫情緩和,但受外部市場震盪影響,台灣半導體廠商也需不斷調整經營策略。
近期,隨着各行業生產陸續恢復常態,晶片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問題,尤其在汽車製造業,由於車用晶片嚴重缺貨,許多車廠均要減產甚至暫時停工。為解決相關問題,歐美一些汽車生產大國紛紛向台灣求助,希望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商能提高車用晶片的產能和產量,協助車廠度過難關。
台灣半導體業者指出,全球汽車產業目前出現嚴重晶片荒,原因要追溯至去年初,當時最早爆發疫情的武漢地區,正是中國內地以至於全球汽車和相關配件的重要生產基地。武漢自去年1月23日封城至解封之日,當地產業停工停產長達76天,導致全球各大車廠因零部件斷供而生產停滯。在此情況下,車用晶片供應商為減少損失,紛紛向台灣晶圓廠抽回訂單。
有台灣晶圓廠人士當時曾提醒這些車用晶片供應商,指由於晶圓廠產能非常緊張,一旦他們抽走訂單,空出的產能立刻會有其他產業的訂單補上,若汽車業者待復蘇之際才再下車用晶片訂單,晶圓廠很難再安排生產檔期。
全球晶片需求增 台灣工廠產能緊張
一如晶圓代工業者所料,全球半導體市場在去年下半年出現巨大變化。首先,由於疫情在全球持續,職場工作和學校教育迅速從線下轉往線上,帶動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銷量激增,相關設備所需晶片的訂單也因此飆升。
其次,美國政府在去年9月將華為列入禁止出口的實體清單,當時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趕在美國禁令生效前向台積電發出大訂單,希望能儲備大量麒麟晶片作為庫存。海思增加的訂單使台積電的產能更加緊張。
此外,台積電的5納米先進製程獲得各大手機品牌商的青睞,包括蘋果(Apple) iPhone 12等高階手機的晶片均委託台積電代工,而iPhone 12上市後熱銷程度超乎預期,業者後續的追加訂單更讓台積電產能保持滿載。
另一方面,流動網路邁入5G時代,帶動相關流動設備的電源管理晶片、感測器晶片、驅動晶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指紋識別等產品規格同步提升。這些晶片生產過程毋須使用先進製程,因此除台積電之外,其他28納米成熟製程、8吋晶圓代工也出現供不應求和漲價效應。
在此情況下,市場回暖較慢的汽車產業便在晶片爭奪戰中位處下風。市場調查機構集邦科技的報告指出,目前12吋廠的車用微控制器(MCU)與影像感測器(CIS)、8吋廠的車用微機電系統(MEMS)、離散元件(Discrete)、高性能電源管理集成電路(PMIC)與顯示器驅動集成電路(DDI)等最為緊缺。
汽車製造大國建廠 減少對外依賴
面對車用晶片嚴重缺貨,德國、美國和日本等汽車製造大國近期均由官方出面,代替業者向台灣有關部門尋求協助。為此,台灣經濟部於1月27日召集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和力積電等四大晶圓代工廠開會。四大晶圓廠於會上同意支援車用晶片供應,以滿足美國、歐洲、日本等各國需求。
具體辦法上,首先是優化生產線,把已100%全開的生產線再拉高到102%至103%,多出的量都給車用晶片;其次是將車用晶片供應率拉到最高;第三則是挪移其他產品生產線。與會業者指出,晶片從下單到產出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汽車晶片短缺情況估計要2至3個月後才會逐漸緩解。
經過缺貨的教訓,為降低對海外半導體的依賴,美、歐、日等工業大國均積極規劃在本土興建半導體廠,構建半導體產業鏈。目前,台積電除了已確定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外,日前也傳出獲日本方面邀請到當地設廠。歐洲的德、法、意、荷等17國則在去年底簽署《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宣佈未來2至3年將投入1,450億歐元發展半導體產業。
重要工業國家近期高度重視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助提升全球科技水平和產業鏈的供應安全,但對台灣而言,卻意味著長期具有競爭優勢的半導體產業,未來將遭遇更強大的對手。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