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特約記者康彰榮於台北撰文指,全球資訊科技業在2018至2019年期間一度受到中美貿易摩擦衝擊,隨着中美於今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業界準備重新步入正軌,但疫情卻再度打亂整個行業的經營步伐。台灣作為全球資訊科技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業者積極擬定對策,應付充滿變數的未來。
半導體是台資訊科技業火車頭
中國內地是全球資訊科技業最重要的製造基地,儘管業者均有春節前備料的行業慣性,但由於各地復工復產的時間不一致,特別是電子消費品的下游組裝部份,人力需求大,復產進度緩慢,導致產業供應鏈混亂,連帶影響台灣資訊科技業者的接單和出貨。
同時,中國內地亦是台灣主要的出口地,因為台灣市場商機有限,大多數產業均以出口為導向,尤其是資訊科技業。因此,雖然台灣的疫情相對輕微,經濟活動並未受到太多限制,製造業仍可正常營運,但由於供應端和需求端兩邊均出現問題,台灣業者亦受到波及。
從產業結構來看,台灣的資訊科技業以半導體為火車頭,產業鏈包括晶圓代工、集成電路(IC)設計、封裝測試和下游組裝等,另外還有面板、印刷電路板、無源元件等資訊科技相關業態。自疫情爆發以來,這些產業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例如,全球晶圓製造業龍頭台積電於3月14日發出公告,表示有一名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並有30名與其接觸的員工須進行居家隔離,公司因此啟動分組辦公模式。雖然該名確診者並非生產線員工,不影響產能,但台積電在台灣製造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其做法成為業界的重要參考指標。
為應對疫情,台積電成立了防疫委員會,調整員工、客戶和供應商之間在健康管理、生產庫存管理、供應鏈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業務運作安排,並從3月23日起實施居家辦公方案,非生產線相關人員取得主管同意後,可申請輪流在家上班。台積電早前透過防疫委員會致函50,000多名員工,強調公司的營運據點遍布全球各地,防疫因地制宜,會循各國規範採取不同對策。
至於疫情對業績的影響,台積電在2020年第一季的營業額為3,105.97億元(新台幣,下同)(約815億港元),按年增長42%,按季減少2.1%;稅後淨利創下歷史新高,達1,169.87億元(約307億港元),按年大幅增長90.6%。該該公司評估,新冠肺炎疫情雖然逐漸緩和,但仍會對終端需求造成衝擊,因此預期下半年營業額或會低於上半年。
業績視乎蘋果新手機銷情
另外,鴻海集團旗下擁有富智康、工業富聯、鴻騰等公司,為全球最重要的電子消費品組裝大廠,主要製造基地位在內地的鄭州、深圳、昆山等地。該公司4月初公佈的2020年第一季財政報告顯示,受到疫情影響,第一季的營業額為9,296.8億元(約2,440港元),按季減46%,按年減12%。不過,隨着各地工廠復工復產,鴻海3月的營業額較2月增長近六成,達到2,174.6億元(約570億港元),但仍較去年同期下跌7.69%。
對於公司展望,鴻海早前表示,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目標與往年同期持平,而全年營運的增長幅度或會略低於原先預期。市場普遍認為,年底前,鴻海的業績表現有兩大觀察重點,一為蘋果公司新手機iPhone SE和下半年旗艦機的銷售情況,另一是歐美日等地的疫情是否趨向緩和。
推新款5G晶片迎5G手機商機
聯發科是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也是觀察台灣科技產業受疫情衝擊程度的重要指標。在防疫方面,聯發科在3月即進行嚴密部署,包括規定員工上班戴口罩,公司電梯採取分棟分流、搭乘時禁止交談。為減少接觸範圍,每名員工的電腦均可進行電話視像會議。
經營方面,聯發科受惠於三大產品線包括物聯網、客製化晶片及電源管理晶片的穩健發展,2020年第一季營業額高達608.63億元(約160億港元),創下同期新高,按年增長15.44%,按季減少5.95%。其中,該公司3月的營業額按月增長25.27%,年增2.27%,顯示疫情未有對業績造成明顯影響。
在4G手機時代,聯發科憑着靈活策略,贏得許多二線和白牌手機(即沒有品牌手機)的大量訂單,奠定其全球第四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地位。面對即將到來的5G手機時代,聯發科很早就進行佈局,並已推出成熟的產品,與高通(Qualcomm)的美系大廠競爭。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球手機市場的出貨和銷售節奏。以聯發科而言,先是中國內地於春節後延後復工,接着是印度的手機廠因應疫情全面停工,均可能影響其接單情況。
市場認為,聯發科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新款5G晶片,鎖定其已站穩一席的中低檔手機市場,估計訂單量有望增加,因此公司前景仍被看好。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