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的創智營商博覽「大灣區合作創新研討會」上,主辦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請來專家,分享香港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以及大灣區透過人工智能(AI)打造國際頂尖科技創新中心的視野。
粵港澳經貿合作信息平台正式啟動
在去年12月4至6日舉行的創智營商博覽上,香港貿發局聯同廣東省商務廳、澳門投資促進局宣佈,經半年精心籌備的「粵港澳經貿合作信息平台」於博覽首天正式啟動,平台將加強三地經貿合作、互相支持區域經濟。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表示,是次合作別具意義:「粵港澳大灣區比世界其他經濟區域面積更大及人口更多,而經濟總量相若,有信心大灣區將變得更有活力、更吸引世界投資者。同時結合港澳的服務業優勢,攜手走進第三方市場。」香港貿發局助理總裁梁國浩亦認為,合作平台能成為粵港澳三地面向世界的窗口,一同尋找更好的合作機會。
香港優勢成企業助力 踏世界舞台
在大灣區合作創新研討會上,香港科學園物料與精密工程群組/機械人技術平台副總監霍露明博士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聚焦點是「國際」二字,並非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如何一起走出去。
她認為,香港正是一個落腳地:「香港毗連內地,能以較低生產成本進行生產,數據和專利亦有較好的保障,而未來亦有機會探討在一國兩制許可的情況下,參考內地龐大人口的數據,這些都是香港非常獨特的優勢。而且,香港結合河套區發展、科學園、工業邨和九龍塘創新中心,建構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協同效應,將可一步一步把設於香港的企業帶到大灣區、內地,以至國際舞台。」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商務諮詢經理趙永礎在研討會上公佈一項調查,亦肯定了香港有利的獨特地位。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企業以香港作為尋找專業服務的首選,例如品牌宣傳、融資服務等。他相信,這與香港相對成熟的知識產權法例保障和營商經驗有關。
「當企業在港累積了足夠的實力和經驗後,本地市場未必能完全滿足,業務漸向外擴展。剛巧目前全球經濟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調查指,分別有48%和47%企業選擇內地或『一帶一路』新興市場作為出路,充分發揮香港地理優勢。」趙永礎說。
藉大灣區與香港合作 企業成長
香港創新科技行業期望往北走,同時內地企業亦重視在南面的香港市場。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廣泛、在市場上有一定地位,公司的粵港澳大灣區辨事處商務代表閻晴溪以語音辨識系統為例,指香港市場地位舉足輕重。
「我們初來香港時,發現粵語系統未能在港完全發揮其作用,所以無法普及,原因是港人的廣東話口音與廣州人不盡相同,語句亦中英混合。大灣區的成立讓我們能更進一步打入香港市場,並與香港合作,收集更多語音辨識數據,這並不能單憑公司之力所能做到。」閻晴溪說。
人工智能讓人發揮創意 成發展大勢
人工智能的概念是模擬人類的腦袋,是現代化企業其中一項走向「無人化」的重要技術。閻晴溪強調,公司的價值觀並非在於人工智能之所能,而是其局限,讓人認清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工具。「人工智能讓人省卻重覆且成效不大的工序,集中精力作決策或與人交流。它可以代老師批改試卷,但沒法取替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它可以取代醫生看電腦掃瞄,但沒法取替醫生在綜合病徵後確診。」
廣州市西美訊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及商務拓展主管何智靈亦同意這概念,認為大灣區的創新科技在國際上領先。「國外投資者到內地投資,最常見的問題是在哪裏生產和生產什麼,公司研發的『一指成文』信息自動化系統為投資者呈現整個市場佈局,作決策的人只需選擇關鍵字或數據類別,便一目了然。」
換句話說,企業在前期最費功夫的數據收集、整理、分類已被人工智能取代,可集中生產力於市場創意、品牌發展等,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