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促进生产要素流通
加强大湾区协同发展
2021年2月3日
袁民忠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主任(特别职务)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成员。袁民忠于1985年加入政府,先后任职于多个决策局及部门,现时负责统筹特区政府落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政策及策略,统筹计划及措施,制定大湾区建设的整体宣传推广策略和工作,并策划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
「一国两制」是香港的独特优势
袁民忠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享有独特的双重优势,香港既是国家的一部分,亦同时拥有与内地不同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因此香港参与大湾区发展必须要尊重「一国两制」的原则。袁民忠认为大湾区的发展不仅有助香港提升自身竞争力,亦可吸引海外公司及人才到大湾区发展。香港对海外公司及人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一国两制」,主要包括:在社会制度、价值观、以「基本法」及普通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独立的司法体系等方面,这亦正正是香港与国际(商业)社会接轨的重要因素。
香港的国际化主要体现于政府的廉洁程度、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社会政策的透明度、经济体系的自由度、信息及人员的自由流动、对新兴事物的包容度、以及营商环境及效率这几个方面。香港能够吸引国际公司来香港营商,主要是因为香港是国内外很重要的沟通桥梁,对海外投资者来说,香港有著优越的地理位置,邻近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是进入内地市场的「南大门」,能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便捷的商业机会。由此,香港汇集了大量投资者和贸易商,形成了群聚效应(“critical mass”),提升了市场的参与度。举例来说,香港是全球资金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及贸易服务的公司来香港设立公司。这些优势为香港创造了一个良性有益的商业生态系统,丰富市场及产品的广度及深度。
袁民忠表示希望可以通过大湾区的发展,让相关的内地城市在个别范畴的政策及规定与国际市场更加接轨,而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商业枢纽可以与其他的大湾区城市分享经验,从而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主任(特别职务)向记者简介大湾区发展。
加强生产要素及创科发展
谈到香港未来在大湾区的发展,袁民忠认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尤其重要。在未来5年内,特区政府会争取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一,加强生产要素,如人才、资金、货物等,的自由流动及互联互通。第二,加快创新及科技发展,希望有更多的研究项目落地。第三,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即推进不仅追求经济发展、亦同时关注生态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生产模式等,建设宜居、宜业及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论坛(香港,2019年10月)。
香港特区政府也明确指出,在未来5年内将会继续大量投资创新及科技产业的发展。现时香港政府已经加快推进几个重点发展的项目。第一,发展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项目,为此政府已预留200亿港元,以全力发展及推进相关的工程项目,并希望能够在2021年或以前开始第一批地的招标。第二,政府已拨出超过100亿港元在科学园发展两个创新平台,建立以生物医疗、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等科学研发为主的聚集环境,希望能够吸引世界领先的科研企业以及其相关的整个生产链(例如中上下游的企业)进驻。第三,袁民忠指出广东省省级的研究资金是非常充裕,特区政府也有与其他大湾区城市政府研究「资金过河」的措施,即如何能够调动内地的科研基金到香港,以更好地善用两地的创科资源。首批科研资金已在2019年8月跨境拨付到香港。
谈及香港需要在哪几个范畴更加努力以巩固在大湾区的地位,袁民忠表示,首要是在生产要素的流通,如人流及物流。除了在2018年已经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及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接下来也有新的跨境基建陆续投入服务,例如莲塘/香园围口岸的货检设施已于2020年8月启用。粤港澳三地也成功落实有助提高通关和货物流通的便利措施,例如「跨境一锁」计划,以及其他创新通关的模式,使国内外的人流及物流在大湾区的流动更为高效。
学生参与大湾区创业讲座。
香港在促进资金和人才在大湾区的流动方面担当一定角色。由于内地实行外汇管制,三地政府在推出能够促进大湾区内资金流动的政策时会较为审慎。开展「跨境理财通」是粤港澳三地政府最近共同推出的政策突破,有助加强大湾区内金融创新开放及合作。香港政府也很努力地向其他国家学习引入人才的政策,并巩固及提升香港在各方面的优势,以吸引更多优秀外来人才来港发展。
另外,袁民忠表示自由的信息流通是香港的优势之一,提高信息的自由流通也是香港参与大湾区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袁民忠希望随著大湾区的发展,香港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个优势,例如内地可与香港分享有关零售、医疗及科技等范畴的数据,以香港作为一个基地与国际联系起来,发挥香港的桥梁作用。
特区政府从6大范畴推动大湾区发展
袁民忠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在推动大湾区发展的6个重点范畴,包括:创新及科技、金融服务、青年发展(例如提供就业、实习、创业机会等)、环境保护及生态保育、人才的吸引以及促进大湾区要素便捷流通。由于大湾区发展涉及的范畴广泛,特区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有在其政策范畴制定香港参与大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策略。
在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政策倾向。不同城市之间可以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但前提是协同不等于「等同」。特区政府会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制定相关政策,为香港各界争取更多机会。政府希望能够透过市场准入政策、专业资格互认等,促使其他的大湾区城市能够提供更多机会给香港专业人士、投资者及公司,从而吸纳资金、人才。
在促进人流物流跨境流通方面,特区政府争取为海外旅客在大湾区内通行提供更多便利,以及研究进一步放宽港珠澳大桥通行政策。特区政府亦会与深圳市政府就港深跨境口岸发展保持紧密联系,以满足日后跨境运输的需求。总括来说,特区政府会透过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建设,为香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和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公司专访由罗兵咸永道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进行
备注 1:受访者所发表之言论只为其个人意见,并不代表香港贸易发展局或罗兵咸永道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之立场。香港贸易发展局或罗兵咸永道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受访者言论内容之准确性、完整性及适时性概不负责,若因上述内容产生或引致任何损失,香港贸易发展局或罗兵咸永道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亦毋须负上责任。
备注 2:此简体中文版本的案例研究由香港贸发局根据罗兵咸永道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繁体中文版本翻译而成。如简体中文版本与繁体中文版本有任何抵触或不相符之处,概以繁体中文版本为准。罗兵咸永道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任何因使用或不当使用或依据此案例的简体中文版本的案例研究而引致或所涉及的损失、毁坏或损害(包括但不限于相应而生的损失、毁坏或损害)概不承担任何义务、责任或法律责任。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