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出疫境:智能建筑检测
2021年1月4日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抗疫措施减低社区传播风险。由于各地政府收紧人流限制措施,全球过半数的城市居民选择尽量逗留在家中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接触。随著市民的室内活动时间逐渐增加,城市建筑群的安全隐患比以往更令人关注。
香港科技初创企业维视拍智能检测有限公司(下称「维视拍」)把人工智能结合物联网无线传感器、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技术,为香港商厦、电梯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发展商及电力供应商等企业提供楼宇自动检测方案,从而提升城市建筑的安全性。凭借2019年世界信息峰会大奖中获得的殊荣及宝贵的国际交流机会,维视拍正致力与联合国加强合作,为发展中城市引入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筑安全检测方案,以推动智慧安全城市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可持续发展。
开创智能建筑检测的优势
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建筑物与城市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般而言,每栋建筑物皆设有外墙、通风、电梯、升降机、食水、污水、消防、电力等系统,若任何一项突然发生事故,都可能造成难以承担的人命或财物损失。
辛子隽指出:「香港的大厦一般每10年或20年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而大部份业主往往只会待出现事故后才进行检查。同时,香港不少物业管理公司都会要求清洁人员在清洗外墙期间顺道检查外墙缺陷。无可否认,由清洁人员进行简单检查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但这种做法绝对不能取代正式检测。
「现时的建筑检测大多以人手进行,检测人员不但要承受高空工作的安全风险,检测成本也居高不下。由于吊船一般只由两条独立的悬吊钢丝缆索支持,即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也会不时左摇右摆,小则撞毁外墙,大则危及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
维视拍外墙检测方案的工作流程。
维视拍的人工智能方案结合无人机、吊臂机器人和无线传感器等技术,不仅能够减低检测过程的安全风险,亦有效地提高成本效益。辛子隽解释:「我们会首先以无人机在大厦外墙进行非入侵性的快速检测,再利用人工智能平台进行大数据外墙缺陷辨识。此外,我们也会在大厦内的机电设施安装无线传感器,从而可随时随地监测电流、异物障碍等异常情况,并即时发出预警协助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安全风险于未然。」
维视拍实时电梯监测方案。
辛子隽认为香港为智能建筑检测行业提供了庞大的发展空间:「全球大约有5,000幢高于150米的摩天大厦,其中香港拥有约350幢摩天大厦,属全球最多。除外,香港更身处汇聚全球十大高楼的亚洲,可见整体市场对外墙检测是有庞大的需求。今年,我们成功为楼高490米的环球贸易广场(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 ICC)进行建筑安全检测。我们在香港所累积的宝贵经验,也有助向海外用家展现实力和建立品牌信誉。」
环球贸易广场。
除了发展空间,香港也为智能建筑检测企业提供全面的创业支援。辛子隽说:「我们刚成立时,香港科技园、HKAI LAB、瑞穗银行(Mizuho Bank)、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企业孵化器都为我们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援。其后,我们的业务渐渐进入轨道,又获得中港两地公私营投资者的青睐。现在,我们的股东包括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Alibaba Entrepreneur Fund)、本地的风险投资基金ParticleX和概念资本(MINDWORKS VENTURES),亦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创科创投基金支持。」
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United Nations World Summit Awards)是全球信息科技界的盛事。去年,维视拍从来自182个国家的430份提名中脱颖而出,成为智能家居及都市化(Smart Settlements & Urbanization)组别的得奖团队之一。该奖项肯定了维视拍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可持续城市及社区」的贡献,并为他们提供了不同渠道接触世界各地的各类社群。
安全的居住环境是可持续城市重要的一环。即使是香港如此发达的城市,也有不少楼龄逾50年的建筑物既没有保险承保或业主立案法团管理,也从未进行全面的维修;而在发展中地区,建筑物倒塌、电力故障等严重事故更是时有发生。不论是发达或发展中地区,居民每日逗留在建筑物中的时间都不少于10小时,但建筑安全却往往被忽视。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人口密集的城市都采取了比乡村更为严格的社交距离和自我隔离措施以减慢或阻截社区传播。因此,不少城市居民都会全日留在建筑物内,令建筑安全隐忧比以往更受关注。由今年3月飞往奥地利维也纳领奖至今,维视拍一直与联合国保持紧密联系,希望透过为有需要的地区引入智能建筑安全检测方案,保障世界各地城市居民的性命和财产安全。
维视拍荣获2019年度世界信息峰会大奖「智能家居及都市化」组别奖项。
与本地测量师携手「走出去」
辛子隽认为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不单能够提升香港专业服务的效率,更有助本地专业人士开拓海外市场。他说:「现时香港每年约有10,000幢大厦须进行检测。但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在2019年仅有410家与建造及地产相关的测量公司,而行内最『多产』的每年也只能够为约10幢大厦提供检测服务,可见整体供应量不及需求量的一半。检测服务严重供不应求,令不少日久失修的建筑物错过进行修葺的黄金时间。
「凭借我们的技术,95%的大厦安全检测流程将会交由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系统执行,而测量师只需负责审查由人工智能系统起草的检测报告。因此,我们的技术有助减少由测量师人手执行的繁复工序,并为业界释放更多资源去满足庞大的检测需求。我们正在研究可否派出检测机器人到海外采样,然后把数据交给获当地认可的香港测量师,由他们遥距审查及签发报告,藉此为身处香港的测量师提供参与海外市场的机会。
「最近,新加坡的一家机器人公司表示有意与我们合作,并希望借助我们的云端平台分析检测机器人所收集的数据作不同的推演用途。另外,我们正主动透过寻找海外伙伴合作拓展业务。第一站将是全球最高大楼哈利法塔(Burj Khalifa)的所在地——迪拜,而下一个目标则是日本东京。」
- 建造服务
- 质量检查及测试
- 建造服务
- 质量检查及测试
- 建造服务
- 质量检查及测试
- 建造服务
- 质量检查及测试
- 科技
- 建造服务
- 质量检查及测试
- 科技
- 建造服务
- 质量检查及测试
- 科技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