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英协作培育初创企业:时装与食品科技
2022年4月6日
陈永健, 胡力行
全球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停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大家有机会目睹另一种更绿色的经济面貌。今时今日,监管机构、企业和公民更加重视在疫后复苏中履行可持续发展之道。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将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的法律框架应用到产业和经济发展上,丰厚的商业潜力在不同行业滋长,蓄势待发。
尽管疫情及随之而来的社交限制措施已形成不少新常态,民众对服装和食品等基本物资的需求却是恒久不变的。不过,随著消费者尤其是 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环保意识高涨,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许多企业和创业者都在努力设计及生产创新产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力。
在商业世界中,时装和食品的生产及处置过程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少影响,令这两大产业成为全球ESG发展的核心。时装业和食品生产业分别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0% [1]及34% [2],因此,令这些行业的供应链更具可持续性,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包括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或全球目标。
当今消费者日益希望以环境福祉为先,对不少时装和食品公司产生激励作用,促使他们大举投资开发及改进产品,同时也为初创企业提供宽广的空间,尝试实践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然而,并非每位创业者或每家初创企业都拥有相同的能力或资源去推动业务转型。资金、人脉商网、生产设施和其他支援,对发展ESG业务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南丰纱厂(The Mills)是香港其中一个活化项目,由南丰集团旗下一所本地旧纺织厂改建而成。为帮助初创企业将愿景付诸行动,南丰纱厂内的南丰作坊(The Mills Fabrica)于2021年6月在伦敦开设分支,选址位于市中心充满活力的国王十字(King’s Cross)科技区。伦敦是南丰作坊首个海外据点,而南丰作坊本身是个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平台,支持并加速培育糅合科技与生活时尚的纺织科技,同时也协助研发食品和农业科技,为有志推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者带来机遇。
新冠疫情爆发后,英国实施社交距离限制和多次封城,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当地科技行业展现了强靭的抗逆力,在2020年12月31日结束的脱欧过渡期之后实现增长。2020年,英国的科技创业投资水平居世界第三位,创下150亿英镑的历史新高,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内地。
英国的初创企业和扩展企业生态系统总值超过5,850亿英镑,比2017年增长120%以上,是德国的两倍多,而德国则是全球价值第二高的生态系统。这使英国首都伦敦得以成为欧洲领先的科技创业投资目的地,在全球仅居三藩市、北京和纽约之后。
为瞭解南丰作坊如何通过国际扩展,促进香港与英国的时装和食品科技合作,以及跨境培育计划如何发挥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作用,香港贸发局环球市场首席经济师陈永健专访了南丰作坊伦敦的代表曾善美(Amy Tsang)。
南丰作坊伦敦的代表曾善美。
陈:南丰作坊目前有两处物业,第一个在香港,第二个在伦敦国王十字区。南丰作坊选择伦敦为首个海外扩展的地点,而这项投资是在英国脱欧之后进行,当中有没有特殊的原因?
曾:伦敦经常获评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当地的创新人才生态系统和知识集群发展蓬勃,为英国带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南丰作坊致力支持并加速培育糅合科技与生活时尚的纺织科技,同时也协助研发食品和农业科技,为有志推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者提供机遇。伦敦拥有先进的科技环境、多元文化和培养下一代创业者的顶尖大学,是南丰作坊首次向国际扩展的理想地点。我们将继续建立由初创企业、品牌、企业、创业投资公司、学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组成的社群,让它不断发展壮大,并期待举办更多活动及策展项目,将网络的不同成员齐集在一起,以促成令人振奋的协作项目。
南丰作坊位于国王十字区,距离英国其中一个最繁忙和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国王十字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车站仅一箭之遥。该区也是知识园区(Knowledge Quarter)所在地,汇聚超过75家大大小小的学术、文化、研究、科学和媒体机构,其中有大英图书馆、谷歌(Google)办公室、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和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等。毗邻如此多样化的创意和创新机构,南丰作坊正在探索合作机会,以进一步支持和推进这个面向业界和公众的知识枢纽。
全球各地正在合作推动更可持续的未来,南丰作坊伦敦的开幕标志著港英两地携手开启新篇章。
陈:南丰作坊的伦敦据点于2021年6月正式启用。新冠疫情对这个项目的体验式零售和初创培育计划有甚么影响?为甚么南丰作坊不仅有纺织科技的初创企业入驻,还包括农业食品科技?南丰作坊是个拥有亚洲/香港背景的加速育成平台,你认为它具备哪些优势,可以更好地支持参加培育计划的公司?
曾:由于英国已放松封锁措施和社交距离限制,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让员工重返办公室工作。我们的共同工作空间为会员和访客提供一个具有创意而且安全的场所,让他们会面交流、分享意念和探讨协作机会。
Fabrica X是我们为可持续品牌打造的创新展示空间和概念店,会不断更新陈列内容,为众多年轻的创新设计师提供平台,让公众及业界持份者认识他们的产品。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概念每天都吸引到不少新顾客。例如,在 2021 年 10 月的伦敦工艺周(London Craft Week)期间,我们为Bolt Threads的Mylo(蘑菇皮革)策展了他们首个联盟品牌展览,是全球首次实体展出与Adidas、Lululemon和Stella McCartney 的联盟产品。其他在Fabrica X展出的企业对企业创新和品牌,包括:Bananatex、Waes、Hylo Athetics,以及我们的培育或投资公司:Unspun、Colorifix、Provenance和Modern Synthesis。
我们扩展到农业食品科技,是因为看到许多甚具潜力的初创企业在这个领域进行创新。我们每天都会挑选服饰,也经常购买时装,而食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与纺织科技不相伯仲,因此我们认为食品科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行业。这两个行业也可以产生很多不错的协同效应,彼此之间有源源不绝的机会互相学习。这是一项跨境培育计划,我们在亚洲和欧洲的庞大网络,可以为参与培育计划的公司和投资组合公司带来可贵的联系,尤以希望拓展国际业务的公司为然。
食品工业占全球碳排放量三分之一以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陈:新冠疫情如何改变欧洲时装业的格局?在欧洲时装业和消费者中,有甚么特别概念正在迅速兴起,例如慢时装、二手时装、时装租赁、订制、纺织废料收集和回收,以及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和其他科技在供应链追本溯源等?
曾:新冠疫情加快了科技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的实践,尤其是在时装业。消费者正积极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例如购买质量更佳的产品、把衣物升级再造或回收、选择租用而非购买衣服、购买二手货而非全新产品。这些趋势均有助减少时装业的环境足迹。
随著面料回收和升级再造解决方案渐趋普及,可持续时装日益受到关注。
陈:欧洲有一系列针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法规,要求时装企业监察其全球供应链,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英国《2015 年现代奴役法案》、法国《企业警觉责任法》、德国《供应链法》和欧盟提议的《人权尽职调查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例如英国提议的强制性气候相关财务披露)。欧洲公司,特别是品牌和零售商,如何应对这些更趋严格的法规?科技初创企业的创新服务和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欧洲公司对此类可持续发展相关措施是否有需求?
曾:这些法规当然有助于推动企业采取更可持续的做法,而且在减少碳排放方面达成普遍共识。服装和食品业都在革新传统的生产模式,引入碳捕获、减少化学物料和供应链数码化等发展方针,使环境和持份者都能受惠。
老牌企业与科技初创企业之间的合作有两类。第一类涉及伙伴关系。例如,Adidas采用NTX™的无水著色技术,在不加热的情况下为织物材料染色,可节省高达 90%的用水量,而H&M则与Colorifix合作推出使用可持续染料的系列。
另一种合作方式是策略投资,例如 Lululemon投资于一家生产植物性尼龙的初创企业Genomatica。鉴于国际公司对探索并推出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类似的策略投资项目会越来越多。
陈:纺织被确定为欧洲可持续产业发展的优先行业之一,各国政府已引入全面的法律框架(例如欧盟的可持续纺织品策略)并作出重大投资,以建立可持续纺织品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大量公共资金流向私营部门,以推动疫后的绿色重启计划。这些公营和私营的举措能否为欧洲和亚洲的初创企业创造新机遇?有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分享,尤其是在香港与英国两地合作方面?
曾:2020年,欧盟委员会推出《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旨在使可持续产品成为欧盟内部的常态,而纺织品是该计划所针对的7个关键行业之一。越来越多服装品牌正在寻找替代材料,无论是回收材料还是生物基材料,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人们对材料科技公司的兴趣日益浓厚,而南丰作坊一直有投资在该领域。瑞典公司Renewcell是我们主要的投资对象之一,该公司回收旧衣物,制成可生物降解的原材料Circulose,并于2020年在纳斯达克第一北方优先增长市场(Nasdaq First North Premier Growth Market)上市。目前,欧洲在循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亚洲也紧随其后。我们相信跨境学习和跨地区的联乘合作将越来越多,为全球ESG发展增添助力。
[1] The impact of textile production and waste on the environment (纺织品生产和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欧洲议会,2021年3月3日。
[2] Food systems account for over one-third of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粮食系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联合国,2021年3月9日。
- 成衣、纺织及配件
- 食品及饮料
- 香港
- 西欧
- 香港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