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全接触

商贸全接触 商贸全接触
  • 登入 / 登记

语言

  • EN
  • 繁
  • 简
  • 活动
  • 我的资讯
  • 联络香港贸发局
  • 订阅
  • 订阅

Section Menu

  • 市场机遇
  • 可持续发展
  • 创业新声
  • 科技及创新
  • 时尚创意
  • 贸发局消息
  • 焦点专题

语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关于香港贸发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记 |

HKTDC.com 关于香港贸发局 My HKTDC

登入 登记

商贸全接触

Section Menu

  • 市场机遇
  • 可持续发展
  • 创业新声
  • 科技及创新
  • 时尚创意
  • 贸发局消息
  • 焦点专题

https://hkmb.hktdc.com/sc/MTA2NDU4NjExNw

经贸研究
储存内容
分享 / 发送

请在微信中扫描二维码然後按「...」以分享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纲及总体思路

2022年5月23日

潘焯匡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重庆(简称为「渝」)市中心城区和27个区(县)、四川省成都市,以及四川省另外14个市划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积达185,0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9,600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是中国西部腹地的庞大市场,对国家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有重要意义。

为帮助企业认识此最新规划,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大中华区研究团队筹划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系列。系列将从1) 大纲及总体思路、2)制造业及科研发展、3)服务业及物流发展,以及4)民生及消费市场发展4个方面出发,另有2篇企业和机构访谈,以简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方向和近期进度,借此协助企业加深瞭解该地区。本文将简介《纲要》内容,并从宏观角度分析《纲要》出台的总体思路。

规划原则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早于2020年展开。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于第六次会议上,决定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高质量发展」一词的含意,《纲要》提出了5项原则:

  • 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提升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同时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以大(城市)带小,以城带乡,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
  • 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强化体制创新,借此积极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及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实践生态文明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用地、用水、用能效率,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营运模式;
  • 共享包容,改善民生。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构建多元包容的社会治理格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 统筹协同,合作共建。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以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

从以上原则可见,中央政府十分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均衡性和连通性,因此圈内各地区在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会加强合作和畅通往来渠道。重庆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重庆市中心也会与璧山、江津、长寿、南川等渝西地区融合发展。

成都将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1,厚植成都高品质宜居的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而成都会与邻近的德阳、眉山和资阳市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另外,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会推动一体化发展,川南、渝西地区将推动融合发展。重庆和成都都市圈将通过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紧密连结。

相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图。从地图可见,经济圈并不覆盖四川省及重庆市全域 (地图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图。从地图可见,经济圈并不覆盖四川省及重庆市全域 (地图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

定位、目标及政府联动

《纲要》提出了「两中心两地」的定位,即发展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及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此定位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相当重要。过去,成渝地区因交通不便等原因,一直未能在全国发展中领跑。但《纲要》的定位显示,成渝地区将在全国的经济、科技、民生和对外开放发展格局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

发展目标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锐意在2035年建成具实力和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和成都将发展成现代化国际都市,并全面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而圈内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也会更加完善,并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当地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为了能如期达成目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计划于2025年取得以下主要进展:

  • 双城引领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重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提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左右;
  • 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 现代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现代服务业优势明显增强;
  • 改革开放成果更加丰硕。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 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和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完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

中央、重庆市和四川省政府将紧密合作,以贯彻规划原则和落实发展目标。《纲要》指出,重庆市和四川省政府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责任主体,两地政府将通过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等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各项工作。而且,重庆市和四川省政府将分别编制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央政府将加强与重庆市和四川省政府的沟通,并会负责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综合交通发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规划或实施方案。

截至2022年4月,中央政府已发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西部金融中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而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已举办4次,重庆市和四川省市/省委书记和市/省长均有出席。

相片:重庆市夜景 (相片由香港贸发局重庆办事处提供)。

重庆市夜景 (相片由香港贸发局重庆办事处提供)。

主要规划思路

重庆在1997年成为直辖市前是四川省的一部分,且多年来一直与四川拥有稳定的合作关系。那么,中央为何决定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建设经济圈深化重庆和四川合作,将如何促进两地和全国发展?《纲要》的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又有甚么联系? 这些问题也许可以从中国城市群规划、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整合产业与资源3个角度作出分析。

1. 城市群规划

多年来,中国通过提升城市(尤其大城市)产业和人口密度以促进经济发展。2020年进行的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深圳市和广州市位列全国人口增长最高城市的首3位。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达2,094万人,于2010至2020年间常住人口数增长582万人,占四川全省常住人口比率由2010年的18.80%上升至2020年的25.02%2。同样情况也在重庆市中心城区出现。2020年,重庆的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2,885万上升至3,205万,其中32.3%常住人口居住于中心城区3。与2010年相比,2020年重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增加了6.42%4。

虽然人口红利能促进大城市产业和消费市场发展,但也会引致不少问题。过多人口涌进大城市,除了会为大城市的房屋供应和民生设施带来沉重压力外,也会令周边城市和地区出现工作人口流失问题,导致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有见及此,近年中央政府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根据《十四五规划》,新型城镇化的方针是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和特色化发展。大城市利用自身的优势,协助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将有助周边城市保持生机;大城市也可以有更多空间发展高科技产业,并缓解人口过剩和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角度来看,就如《纲要》所言,成渝地区正面对不同问题,包括「基础设施瓶颈明显,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针,正是解决以上发展问题的钥匙。

为使此方针能在经济圈落实,《纲要》指出,重庆和成都将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强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引领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其他城市将提升产业水平,并主动承接重庆和成都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借此巩固这些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而且,成渝地区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推进经济圈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和同标准办理,以鼓励企业发掘经济圈各城市的独特商机。

2. 双循环发展格局

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国将强化国内市场及持续扩大开放(有关双循环发展格局可参阅浅析十四五规划:主要政策方向)。成渝地区具备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双循环交汇点的条件。首先,成渝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重庆市和成都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86,879及94,622元(四川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64,326元)。成渝地区无论是经济规模和潜力均十分庞大,有利于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就如《纲要》所言,成渝地区「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同时,成渝地区是中国连通国内与国外市场的枢纽之一。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共开行超过4,800列,占全年全国开行量约30%5。商品可以通过陆路、国内铁路和长江水路运送到成渝地区,再经国际铁路出口至亚洲和欧洲多国。另外,成渝地区的商品也可以经广西北部湾和海南洋浦等地以海运方式出口。通过更完善的铁路、道路和水路网络,成渝地区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亚及欧洲国家的地域优势逐渐呈现。

有了以上条件,现时成渝地区是中国内陆地区壮大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想地点。成渝地区不单可以成为中国的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重镇,更可以吸引更多技术和投资。这对成渝地区自身产业升级,以至国家通过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建设庞大的中国西部市场,从而缩小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纲要》指出成渝地区将优化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并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而且,成渝地区将加快建设分布在重庆和四川的中德(国)、中法(国)、中瑞(士)、中意(大利)等双边合作园区,也会推进与新加坡合作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及与日本开展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以上措施将扩大成渝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3. 整合产业与资源

重庆和四川(尤其成都市)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根据《重庆统计年鉴2021》及《成都统计年鉴2021》,重庆和成都市产值最庞大的产业为电脑、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0年此产业的工业营业收入占两市工业营业总收入的24.3%和29.1%。服务业规模也十分相像。2020年,两市的金融业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生产总值分别占重庆和成都全市生产总值的8.9%和11.9%。另外,两市的对外贸易均以加工贸易为主,2020年加工出口贸易分别占重庆和成都全市出口总值的64.0%和65.5%。

由此可见,重庆市和四川省在产业上加强合作,将有助减少恶性竞争,整合双方资源,发挥成渝市场的规模效应。这样除了能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内及国际市场地位外,更能集中资源,处理区内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的短板,协助成渝地区达成《十四五规划》内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科研及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目标。而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跨行政区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成渝地区行政程序便利化程度,将有助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区内发展。

资源整合不仅限于产业,更可拓展至自然资源和能源领域。成渝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所以《纲要》明确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并要求四川省和重庆市推动生态共同建设和保护,以及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能源方面,成渝地区是全国水力发电和能源输出大省,也是天然气主要产地之一。《纲要》提出稳步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电基地开发、优化川渝电力资源配置、推进白鹤滩水电站留存部分电量在川渝电网消纳、以及建设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等措施。以上的自然资源和能源领域措施不单能保护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障成渝地区产业发展的能源需要,更能为国家的绿色发展和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相片: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商圈(相片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商圈(相片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小结:对港商的启示

中央政府出台《纲要》,并提出「两中心两地」的定位,显示中央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和全国平衡发展的决心。《纲要》与实施多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相比,有突破的一面,也有连贯的一面。突破之处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通过重庆和成都两个大城市与周边城市联动,推动高水平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样板和支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前沿地带之一。同时,《纲要》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就是通过高质量开发中国西部地区,提升该地区的生活及产业水平,使全国的发展更为平衡。

所以,港商理解《纲要》的内容时,除了聚焦近年成渝地区日益坚实的经济实力外,也可以多留意其在协助国家实现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外开放方面的角色。同时,企业也可思考如何善用成渝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促进业务长远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近年一直深化与成渝地区的官方层面合作。2018年5月,四川省与香港举行第一次「川港合作会议」,为川港合作建立了长期和高层次的平台。2021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金融、物流、创新科技、文化、教育等12个领域达成共识,并签署《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备忘录》等文件。同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到重庆进行访问。在重庆、四川与香港三地政府的重视与带动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给予港商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1 2022年3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2022]332号)。

2 资料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3 重庆中心城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

4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5 资料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

返回页首 ^
    主题:
  • 建筑及规划,
  • 先进制造业,
  • 双循环发展格局
  • 建筑及规划
首页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题

建筑及规划24603
先进制造业84625
双循环发展格局151317

文章主题

建筑及规划24603
先进制造业84625
双循环发展格局151317

interest_article

相关文章

2021年3月2日

广东省受理港澳城市规划专业人士执业备案申请

2021年3月1日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京港澳和沪广高速磁悬浮通道

2020年12月30日

广州实施奖励扶持政策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2020年8月26日

粤港澳大湾区:为未来建构模型

Related Events

相关活动

2023年4月19至21日

亚洲授权业会议2023

2023年4月19至21日

香港贸发局香港国际授权展2023

2023年10月26至29日

国际环保博览 2023 (实体展)

2023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

国际环保博览 2023 (商对易)
活动搜寻

Social Share

关注我们

订阅每周电邮通讯

newpaper-img

订阅每周电邮通讯

banner-img


本人确定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可将上述资料编入其全部或任何资料库内作为直接推广或商贸配对﹝因而可能成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众人士使用﹞,以及用于贸发局在私隐政策声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确认已获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权,将其个人资料提供予贸发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选项是按欧盟有关保护个人资料法律的要求而设,对于非欧盟/欧洲经济区的客户,请略过此项。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电邮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为登记用户,请即登记!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