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区内的互联互通,有助香港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更多元化。
香港坐拥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普通法,加上司法独立,法治完善,这些对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言都是重要因素。而香港有绝对的优势去发展金融业,例如香港股票市场的集资能力非常好,在过去十年中,有六年是全球第一。因此香港在大湾区规划中要用好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越做越好,确保在区内不能被取代,同时发挥区内一个大市场的机会。"陈茂波指出,大湾区区内人口高达7,000万,香港能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发展,而内地在中美贸易摩擦下将加快开放金融服务,无疑为大湾区的金融业带来机遇。香港自回归后,逐步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先后开通,香港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也逐步增至5,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拥有最多RQFII额度的地区。陈茂波表示,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未来应进一步加大互联互通的力度,令香港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更多元化。他说:"投资者很多时候都需要做风险管理,做风险管理就需要衍生工具,我相信香港可以在有关方面作开发,例如A股期货交易合约,债券是否都可以开发期货合约,让市场人士参与管理风险呢?我想这都是香港可以做到的事。"备受市场关注的"理财通",能让大湾区投资者在香港开户,以利用境内的人民币资金,或换成外币去投资境外产品。对于"理财通"何时开通,陈茂波指,目前正与内地相关部门不断沟通,仍未有开通时间表,相信未来在风险可控及符合监管情况下,会容许内地居民作境外投资。
大湾区城市优势互补 经济效益"一加一加一大于三"
汇丰银行亚太区顾问梁兆基认为,大湾区城市各自拥有根基扎实的优势产业,纵使以往未有融合,但大湾区将加强各城市的紧密联系。举例说,中山及惠州等地可以利用香港的金融以及深圳的科技优势,增加自身产业的覆盖面,为整个地区带来更大经济效益,达到"一加一加一大于三"。梁兆基指出,目前尚未有一家商业银行完全覆盖于大湾区,如果成功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可以更好运用资金,支援大湾区新企业及传统工业发展,也为银行业界带来相辅相承作用。他说:"广东省内不但有香港银行,也有好多国际银行。就银行业务发展而言,如果大湾区商业银行可以牵头,于部分领域开创突破及缺口,有助加大融资的覆盖面,让其他跨境银行借镜,再发展他们的业务。"梁兆基表示,虽然内地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比香港先行一步,但他不认为香港会因此而居于落后位置。事实上,香港的金融业可以借助内地的金融科技,发展个人及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而内地相关企业也可借助香港去拓展海外业务。
区块链技术延伸各行业 大湾区城市作试点推广
大湾区着重跨境贸易融资,要确保贸易融资的安全性,科技业界近年就提倡运用区块链技术,以分布式记账技术代替中央处理账目,各方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交易,并以加密技术,令任何人都不能随意篡改记录,加强资料安全。经营区块链平台的"区块科技"行政总裁兼联合创办人王世松认为,区块链技术能解决银行、交易方以至相关机构之间在贸易金融领域的信任问题,尽管港澳及大湾区九市的法规不同,也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去增加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效率。"香港、内地甚至大湾区,可能在整个系统的框架或模式上完全不同,那么在这方面是否可以用数字化系统,增加大家的透明度,亦可以令文件更容易追踪呢?当过程中涉及不同法则或不同文件时,不同持分者能适时审阅文件,那么大湾区可以作为一个试点推广,如果成功可以推广至全国。"王世松指,大湾区内已有不少行业具备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潜力,例如在医疗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密病人的个人资料和病历,便利民众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于区内城市查阅个人病历纪录。
设大湾区跨境保险 提供生活基本保障
除了金融业可以互联互通,《规划纲要》也提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开发跨境保险。亚洲保险行政总裁黄子逊指出,香港的保险公司信誉及监管良好,在内地有一定竞争力,如果能提供跨境保险,相信会受到内地民众欢迎,业界也可为到内地发展、读书及退休的港人提供保障。黄子逊指出,有香港学生到南沙读大学,也有退休人士计划到大湾区生活,他们对生活上的不同形式的基本保障有不同程度需求,如个人保险产品、健康保险产品等,如果大湾区设有跨境保险,就可以填补相关的保障缺口,为有意到区内发展和生活的港人提供保障。对于《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黄子逊对此表示欢迎,并期望香港保监局及内地银保监能放宽门槛,令保险业在大湾区业务有更多增长空间。
(资讯由香港商业电台提供)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