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带一路新机遇
生态旅游商机大
旅游业是环球多国其中一个重要的第三产业,对于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说,为偏远区域开拓旅游业,将有助释放生态旅游的商机。
2017年8月14日
一带一路发展联会旅游专家顾问程诗灏早前出席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工作坊,分析了"一带一路"如何为生态旅游带来新的机遇,以及中小企应如何把握当中的商机。
内地民众对生态旅游需求持续上升

一带一路发展联会旅游专家顾问程诗灏于工作坊上引述研究数据指出,2017年旅游业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0.2%,即10位劳动人口当中便有一位从事旅游业,全球旅游业正稳步发展。而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以及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全球民众对于生态旅游的需求也开始上升。程诗灏同时指出,不少具备经济条件的内地民众不再单单满足于购物式的旅行团,他们不再依照既定行程,反而喜爱做背包客到处经历新的体验,他们对深度旅游更感兴趣,这也是近年来,内地民众对生态旅游的需求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程诗灏说,根据世界联合国旅游组织调查显示,去年全球旅行人数已超过12亿。以沙巴为例,生态旅游已变为沙巴近年来的生产总值第二大主要来源,被视为是引入外汇的一大途径。"位于(马来西亚)沙巴的海龟岛地理位置偏远,中国人对其认知亦有限,以往十年都较少中国人到此旅游。不过近年网络发达,可从网上轻易搜集到此类偏僻景点的旅游资讯, 引起不少具一定教育水平的旅游人士对海龟岛的关注,他们不再只满足于在书上看海龟,而是愿意花昂贵的费用亲身体验。"

发展生态旅游具成本效益
开拓生态旅游被不少国家视为推动经济的一大机遇,除了因为要满足旅游人士持续上升的外游需求外,更因为发展生态旅游极具成本效益。程诗灏指出,开发生态旅游不需耗用大量成本去发展基建,单单做好环境保育即可吸引旅客,而所带来的收入基本上全属该地区所有,回报极为吸引。
程诗灏说:"去年中国旅客的总旅游消费达2,600亿美元。喜欢购物消费的内地旅客于近年被外地喻为‘流动提款机’,全因他们可以为该地区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事实上,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也正积极研究地区特色,希望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消费。

平衡保育与发展
要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发展与保育能够维持平衡是各地必须关注的一大要点。程诗灏说:"发展生态旅游点应考虑如何善用旅游资源,如当地的食物、土地等,不应过份提取及造成浪费,才可达至平衡点,有利长远发展。"
程诗灏以沙巴作为保育与发展并存的成功例子,当地的海龟岛每晚只提供50位旅客限额到访岛上,并需入住无电力的帐篷,这既能保护岛内环境适合海龟下蛋,也可确保旅客可以一睹这一幕珍贵的自然生态情景。他表示,海龟岛完善的保育措施成为当地成功发展生态游的关键,纵使限制供应也无疑需求的不断上升,反而增加了海龟岛的吸引力。

开拓生态旅游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偏远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新机遇。程诗灏认为,中小企可以把握开拓生态旅游所带来的多方面发展投资机会,例如民宿、餐饮业、运输物流业、纪念品制作、旅游或服务业培训和文化、生态或地理研究以及资讯科技等。此外,这些生态旅游点地理位置偏僻,运输网络尚未完善,一般人难以前往,中小企可以抓紧机会,开设观光车队,带领旅客前往景点。另外,中小企也可以把科技融入生态旅游的发展当中,如推出观鸟的手机应用程序,以目标游客为目标,吸引他们下载的同时,也可以掌握游客的实用资讯,继而把这些数据转为其他投资因素。
不过,程诗灏坦言,中小企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并不容易,其中一个发展障碍就是沟通问题,特别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国家语言普遍不同,亦难以统一,海外企业家要与当地人沟通更是困难。程诗灏建议有意到当地发展的商人,可以多加利用科技,如出发前在网上下载翻译手机应用程序,只要下载离线版本,即使到没有网络供应的地区,沟通也不成问题,他们同时也可以找当地中介机构建立沟通桥梁。另外,投资者也必须仔细查明各地区的签证要求,避免触犯当地法例。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金融及投资
- 旅游及款待
- 马来西亚
- 香港
- 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