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柬埔寨:迁厂机遇(2)
东盟供应链日益融合 柬埔寨角色不断扩大
2017年3月29日
随着中国的生产成本上涨,厂商现正积极寻找成本较低的地点以分散生产投资,特别将目光投放在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四个东盟国家。有见及此,贸发局研究部最近走访柬埔寨,探讨该国对香港制造商来説是否一个适合的生产基地。
本报告的第一部分柬埔寨:迁厂机遇(1),概述该国制造业的现况。第二部分则剖析柬埔寨目前的投资环境,以及该国在日益融合的东盟供应链中可提供的商机,同时也关注到当地劳工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基建落后的问题。
营商环境方便外商直接投资
柬埔寨不但在多个主要发达国家均享有贸易优惠,同时亦致力打造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以增强其作爲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吸引力。于2016年底,该国的企业所得税率爲20%,较缅甸和印尼的25%爲低。
柬埔寨政府透过推行大量鼓励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引进崭新科技,以提高生产力。该国容许外商设立全资企业,对利润或资金汇出亦不设任何限制。柬埔寨发展理事会(CDC)是该国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机构,获该理事会审批的项目,可享有长达9年的税务优惠期(包括3年啓动期、3年自动免税期,和3年优先期),以及进口中间货物和出口制成品可获豁免关税。
中小企应注意,在柬埔寨开业,只需少量创业资金便可享有外商投资奖励。根据CDC资料显示,合资格的制造和生产投资项目,最低投资额仅爲20至50万美元。相比之下,缅甸的最低投资额爲50万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柬埔寨的营商便利度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31位,领先老挝(第139位)和缅甸(第170位),但却远远抛离在泰国(第46位)、越南(第82位)和印尼(第91位)之后。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在柬埔寨开设公司平均需时3个月。爲缩减时间及简化所需程序,柬埔寨政府于2016年推出一个全新的网上商业登记系统。虽然该系统仍存在不少缺点,如不设网上付款等,但商界对该国政府在引入网上平台方面所作的努力均表示肯定。通过网上平台,有关申请手续不但得到简化,透明度亦比以往的纸上手续爲高。
地区供应链重组

鉴于中国劳动成本不断增加以及持续进行结构重组,在「中国加一」这个概念下,国内制造商纷纷将劳力密集的生产活动从内地分散到其他成本较低的亚洲国家。影响所及,近年泰国的生产商也逐渐引入「泰国加一」的概念。尽管该国于2014年发生军事政变后政治环境已回复稳定,但成本压力却迫使厂商实行升级和沿着价值链向上移动,及/或将部分生产业务迁移至泰国的边境地区或邻近国家。在跨境产业迁移方面,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南部经济走廊和南岸经济走廊备受瞩目,逐步吸引产业结集。

东盟经济共同体加快地区融合步伐
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于2015年正式成立,打造一个单一生产基地,爲柬埔寨带来大量参与地区价值链的机会。举例来説,在东盟经济共同体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将会实施东盟单一窗口(ASW)[1],削减货物及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藉此降低交易成本,在东盟经济共同体区内设厂生产的轻工业厂商亦可从中受惠。

以日本大型汽车零件制造商电装(Denso)爲例,该公司在泰国进行生产,但现正考虑将劳力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迁移至东盟区内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如柬埔寨等,同时将其泰国业务发展爲地区枢纽,负责将技术转移到区内其他厂房。
2015年,电装在金边经济特区(PPSEZ)设立了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的厂房,藉以降低生产成本。工厂于2016年投入运作,雇用约100名柬埔寨工人,由该公司的泰国工人负责训练当地工人,生产磁发电机和油冷却器。
劳工成本上升 削弱柬埔寨的竞争力
与区内竞争对手比较,柬埔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在于劳工成本低廉。可是,该国的最低工资迅速飙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地的「低成本」优势。
2017年,柬埔寨服装及鞋类产业工人的每月最低工资爲153美元,是2012年水平的2.5倍。根据业内人士指出,工资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由几年前的50-55%上升至60-70%。

泰国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投资者在中南半岛的工业基地,而柬埔寨的最低工资则比泰国的250美元爲低。柬埔寨的最低工资也较越南第一区(覆盖河内及胡志明市市区)的166美元爲低。越南第一区吸引大量韩国资金在该区生产电子产品,是当地数量最大的出口产品。至于位处内陆的老挝以及由改革派文人政府领导的缅甸,最低工资均远较柬埔寨爲低,分别仅爲110美元和9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一年有大约30天公衆假期,差不多是越南和老挝的两倍,也就是说当地的工作天数比较少。假若该国的工资加上每月的勤工奖、膳食和交通津贴,以及超时补贴,平均每月工资可高达200美元以上,并不比越南国内多个地区的工资低。
柬埔寨制衣厂商会(GMAC)对柬埔寨迅速上升的最低工资表示关注,对外资厂商来説,该国的工资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许多外资厂商都抱怨其边际利润正不断缩减。尽管工资上升,2016年柬埔寨的服装工业持续扩张,据该国的劳工及职业训练部透露,年内有149家新的服装工厂开业,但与此同时,也有141家服装工厂关闭,数目是2015年的两倍。
工人生产力未能追上工资增幅
接受贸发局研究部访问的多家厂商表示,柬埔寨工人的生产力并未能追上日益攀升的工资。他们指出,跟越南或泰国工人相比,柬埔寨工人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和较长时间的适应,才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一些工厂经理更指出,柬埔寨工人的平均生产力,只及中国工人的50-60%。
虽然对厂商来説,劳动力供应一般并不是一个问题,但部分业者却表示要聘请熟练劳工已变得越来越困难。雇主必须提供例如额外津贴等的好处,才可留住工人,特别是在金边中心以外地区工厂打工的工人。鉴于该国缺乏技术及职业训练学校,因此熟练工人匮乏,厂商难以聘请当地人出任中层管理岗位。
劳工关系
在过去3至4年来,柬埔寨的服装工业备受罢工和抗议困扰。虽然这些问题在该国非常普遍,但服装业最新一轮最低工资上调,应可舒缓劳资双方之间的张力,有助抑制更广泛的劳工不满。
柬埔寨劳工及职业训练部数据显示,2016年,在211家企业和工厂中共发生了220宗罢工,比2015年的336宗减少116宗。贸发局研究部得悉,负责任的营商手法和改善劳资双方沟通的措施,亦有助减少罢工和抗议。


基建落后带来额外挑战
基建落后也是柬埔寨面对的问题,其中最爲人所诟病的,是当地的电费高达每千瓦时0.20美元。相比之下,越南仅爲每千瓦时0.08美元,缅甸则爲0.10美元。虽然柬埔寨主要在本国发电,但仍需要从越南和泰国等邻国输进电力,以满足其快速增长的需求。不过,贸发局研究部发现,与数年前经常出现停电比较,柬埔寨的电力供应现时已较稳定。
在运输基建方面,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2016-2017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柬埔寨的基建发展,在138个国家中排行第106,远远落后于泰国(第49位)、印尼(第60位)和越南(第79位)。爲要克服基建瓶颈及尽量利用地区融合带来的优势,在可见的将来,柬埔寨在道路、铁路及航空发展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柬埔寨的运输基建在中期内势必大有改善。在该国的2015-2025工业计划下,政府锐意于2018年前实施一项交通及物流系统总规划。
此外,在中国爲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柬埔寨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是发展一系列基建项目,包括建设运输和能源设施。因此,一带一路势将成爲柬埔寨发展基建和交通网络的一股重大推动力。
中国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十月访问柬埔寨期间,两国一共签订了31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覆盖范围广及工业、基建及海运业务的合作项目。中国又同意向柬埔寨提供约1.8亿美元(人民币12亿元)的经济援助,协助该国兴建由金边到西哈努克的高速公路、提升国道11号,以及在特本克蒙省与磅湛省之间新建一条横跨湄公河的大桥。
柬埔寨:制造业迁移的可取选择
尽管柬埔寨近年的工资趋势和劳动市场发展未如理想,但该国仍然是有意迁移生产基地和寻求多元化发展的外资厂商一个可取的选择。对海外公司和进口商来説,柬埔寨最大的吸引力是在多个主要发达国家均享有贸易优惠,而这个优越地位在中期内应可维持不变。加上当地的经济表现较爲稳定,有利柬埔寨在日益融合的地区供应链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不过,该国劳工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基建落后,正逐渐削弱其优势,备受业者关注。
[1]特爲清关而设的东盟单一窗口(AWS),可将个别东盟成员国的国家单一窗口(NSW)连结起来, 方便在东盟区内进行贸易的公司申请清关、证照及其他文件时,加快其报关资料电子互换的程序。
- 成衣、纺织及配件
- 柬埔寨
- 东南亚
- 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