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注发展 成功关键
香港"熨斗大王"创业之道
从贸易生意转至开拓设计和生产家电,东保集团以超过二十载的家电制造的经验,成功于市场上站稳阵脚,更凭首创开放蒸发器熨斗,成功晋身世界五大熨斗代工生产商,赢得"熨斗大王"的称誉。
2016年3月9日
东保集团创办人兼主席陈鉴光博士,人称"熨斗大王",在过去近30年的营商经历之中,先后遇过不同的险阻与挑战,然而他在面对挑战时都视危为机的信念,每每都让他和公司成功转危为机。
勇敢决定 奠下基础
"我在90年代初期只是从事贸易生意,与伙伴于广州合作一家工厂,专营音响器材和设备的出口及内销业务。"陈鉴光娓娓道出他的创业故事,他的事业建于卡拉OK发展蓬勃时,且在内地承接卡拉OK唱机订单,需要申请准运证,竞争较少,毛利较高。他忆述:"每月平均400万至500万元营业额,算是为自己赚了第一桶金。"
陈鉴光与太太都是积极面对挑战的人,当时他们认为资金充足,经验足够,年纪又合适,创业基础稳固,遂决定闯一闯,合组贸易公司,成立了东保。然而在创业初期,东保只是以设计及贸易性质营运,专注于冰箱门加工生意,制造及生产外包。"最初并没有打算设厂,直至有一次亲自设计了一款熨斗,构思好外型设计和用料配搭后,交伙伴厂房生产。"可是在产品快要正式投产的时候,伙伴厂房突然倒闭,陈鉴光与太太便毅然决定承接厂房,更开展小家电制造的业务,务求把已接到的订单一一完成。
东保讲求质量与创新,重视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陈鉴光于1997年,即创业两年后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就是斥资逾600万港元购入设备和技术,从设计到造模,五金上色到喷油都一手包办,令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同时把研发团队迁移到中国内地,聘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组成两岸三地卓越的研发队伍。然而这一大胆举动在当时却不被同业及银行看好,但最终被证实是明智之举。

引入先进软件系统 提升产品最佳质量
除硬件配套外,陈鉴光也为产品设计和研发投放大量资源引入先进软件系统,如Alias, Catia, Smarteam等。他表示:"别小觑东保的小家电,用上的都是设计波音飞机和高级房车的软件。"陈鉴光认为专门技术能够提高产品准绳度,缩短开发周期,完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具备最佳的质量。
东保一路走来,在自主设计及为客人设计产品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东保是第一家开发即热开放式蒸气熨斗的制造商。陈鉴光高瞻远瞩,眼光独到,把握每一个推展业务的机遇。于2001年,以金属制成的电子控温熨斗于欧洲市场兴起,但售价高昂,高达200欧元。思路敏捷的陈鉴光遂运用自家研发技术,配合意大利感温器,以塑料取代金属制成电子控温熨斗,把售价降低至70欧元,并于短短一年内销售出逾70万件。"意大利的电子控温熨斗制造商很讨厌我们,因为我们几乎淘汰了他们。"陈鉴光笑言。
以技术先走一步的东保,藉此扩大营运范围,由单一产品逐步发展至多元化产品,除了蒸汽熨斗外,还有电蒸锅、咖啡机、空气净化机、蒸汽洁净机等。除持续拓展原设计制造及原设备生产外,亦致力拓展更多专利新产品,如婴儿食品处理产品、数码电子产品等。

多元产品 开拓市场
陈鉴光一步一步地结合不同的创新理念,成功把东保产品拓展至世界各地,在市场上保持一定的占有率。目前集团已是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如PHILIPS、KENWOOD等的供应商,客户遍布全球,销售点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欧美传统市场占54%,集团于近年更积极开拓金砖五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内地及南非新兴市场,并通过香港贸易发展局旗下的"香港.设计廊"网上店,以"东保"这自家品牌产品发展网销业务,务求使业务更上一层楼。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人民币升值、欧盟环保指令、非典爆发,出口大幅下滑、生产成本激增、消费意欲锐减致需求不振等,这都是整个家电产业在过去曾经历的困难时期。因此,寻求产业转移,找对产业升级之路就成为了企业当务之急。东保在面对严峻的营商环境,每每都能严阵以待,陈鉴光说:"东保随时都准备充足去应战。"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正所谓‘有危才有机’",他话锋一转,谈到自己独到的个人见解:"每当遇上一连串的挑战、危局,想深一层,‘机会’又来了。"面对困境,东保反能创造契机。回顾多年的经营之道,陈鉴光语重深长地说:"做实业需要恒心,特别是家电行业。投入用心,每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投入专注发展,是成功的关键。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电子产品及电器
- 科技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