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生活中寻商机
从露宿者变创业达人
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商机”,同时身体力行,有助青年人走上创业成功路。
2015年3月24日
在许多青年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个创业梦,但相较于传统创业,大众对社会创业的了解还是不多。香港青年协会督导主任邓良顺先生和加油香港企业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行政总裁周佩波先生早前出席香港贸发局主办的教育及职业博览讲座《社会创业•新出路》,并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在社会创业方面的经验。

放眼社会所需 凭创意拓商机
邓良顺先生自2005年开始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青年协会的香港青年创业计划,在创业这一领域可谓经验丰富。他表示最近两年来,许多年轻人向他咨询创业的相关事宜,创业势头之火热引人关注。他首先区分了社会创业和传统创业的分别,指出一般的创业以创造经济利益,实现个人价值为导向;而社会创业则放眼全社会,旨在为更大范围的人群,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谋福祉。它集创新与创意为一体,利用商业模式谋求发展,而且不一定依靠政府支持。
事实上,香港本地已经有许多优秀的社会创业例子。邓先生介绍了mustard seed workshop和taken development company等实例,展示这些团体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如残障人士方面作出的努力。此外,邓先生还不负众望,分享了自己在创业方面的经验。他认为通过观察、感受、经历、思考和联想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装备自己,化身创业达人。创业者除了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商机”,更要身体力行,这样“总比你什么都不做好”。

露宿街头经历 启发创业动机
周佩波先生年纪轻轻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更曾获 “香港精神大使”和“香港十大杰出义工”等荣誉。他指自己10岁时移民到香港,曾住过分租房,更试过露宿街头,这一切都成为他创业的动机。周先生回忆说,当年自己在分租房的邻居婆婆常常因为吃劣质米而肚子痛,令他开始怀疑救济物资的质量。如今他创立“加油香港”,就是希望能为基层民众提供优质廉价的日常必需品。虽然“加油香港”还相当年轻,但“惠及百万基层”是周先生的目标。他自豪地介绍了“加油香港”目前取得的成绩:惠及16个地区,35000个家庭,100000人口,拥有工作搭档或90个地点,曾举办190次活动……周先生更在现场号召更多人支持社会创业工作,他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个人参与成本其实并不高,“中产阶级的每个人都可以帮上忙”,积少成多的效果不容小觑。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教育及培训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