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凭创新 港产品设计师助内企升级转型
2014年7月16日
接过产品设计师黄国明(Ming)的卡片,不难意会到内地对香港产品设计师服务的渴求有多大,他的卡片印满了他18年来的得意作品,除了早年为港商设计的电子游戏、礼品、健康及通讯等产品之外,还有近年为不同内企设计的各种各样产品,反映香港产品计设服务在内地如何吃香。
这主要原因,是近年内地OEM(代工生产)面对成本增加,升级转型便是当中的大出路。产品设计公司mingz creations创办人黄国明多年前便已瞄准这商机,一方面为内企提供创意设计,亦同时替他们兼顾成本及生产的可行性,得以成功获得内地企业青睐,开拓中国市场。
![]() 产品设计公司mingz creations创办人黄国明,多年前瞄准内地厂家商机,凭曾于工厂工作的背景,成功获内企青睐。 |
| |
| |
| |
|
「早前我们才接到一间广州企业的订单,客户表示急须转型,有需要香港的产品设计服务。」 黄国明说,这间企业主要生产及出口商用灯饰,在三年前贸发局广州举办的「转型升级.香港博览」(SmartHK)中认识,从而建立合作关系。他说,「内地OEM厂升级转型是大趋势,它们均冀望与香港专业设计服务合作,携手创造双赢,因此为本港设计服务带来不少机遇。」
升级转型
黄国明早于80年代中,已投身设计行业,那时理工甚至还未升格大学,仍叫理工学院。他说,「我毕业不久即投身一间电子厂工作,从事产品开发,一做便接近十年,由产品设计师升到产品研发副总经理。人工不俗,不过原来自己对人事管理并不感兴趣,当时遂递交辞职信,尝试自行创业。」
他笑言,当时不知道创业艰难:「我在荃湾租了一个 6,500元的办公室,连管理杂费等每月总开支 9,000元,一开始便投放不少资金装修办公室、添置分体式冷气机及昂贵桌椅等,甚至花逾2万元购买最新型号的影印机,不少是『非必要』的物资,因此创业初期已足足花掉十多万元。」
幸好,当时是1995年,金融风暴前的欧美市况尚算稳定,「初期接获旧公司及老客户转介的生意,很快便回本,还可保持盈利。」事实上,黄国明在电子厂工作近十年期间,经常接触外国买家,每年都会到欧、美、日等国家参观展览,除累积了不少产品市场经验之外,同时亦掌握工厂运作流程、设计、成本控制、物料、生产等知识,为他带来不少无形资产及优势。
工厂实战
他举例,不少客户跟设计师初次见面都会抱着一个疑问:「你们提供的设计方案,是否可以生产得到?」而有工厂实战背景的他,自然可以轻易解答客户这个疑问。就这样,凭着以往的宝贵工作经验,黄国明由原本专门设计电子游戏产品,开始涉猎其他产品类别,如家居用品、健康及医护用品、甚至厨具等,生意渐渐走上轨道。
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他亦开始留意内地商机。他说:「除每年定期出席一些大型展览活动之外,2009年开始,我跟随香港贸发局的考察团,走访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等地,由深圳开始,走遍东莞、广州、夏门、温州、成都、绍兴等十多个地方,认识了一些内地企业,亦赢得合作机会,开始拓展内地市场。」
每年香港贸发局于内地不同城市举办「转型升级.香港博览」(SmartHK),以展览、大型论坛、研讨会、商贸配对及交流活动,显示香港各项服务业优势,让内地企业进一步认识香港服务业对其「转型升级」的实际帮助。
考察团及SmartHK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于2013年广州「转型升级.香港博览」展会中进行问卷调查,希望了解广东及其他省份的企业在转型升级和「走出去」的大前题下,有何关注。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为了提升竞争力,均愿未来3年内增加投资;而开发及推销自有品牌,及提升产品设计及技术能力,是内地企业两大投资方向。
他说,其中一间位于江门的内地公司,以出口传统家居用品为主,产品包括卫浴及厨房用品,但随着大围环境愈趋严峻,察觉到必须走高增值路线:「我协助他们设计一个创新碗碟架,只需巧妙改动装置,就可存放红酒杯、马克杯及其他碗碟;听说该公司带着这个新产品参加贸发局举办的香港家居用品展,吸引不少买家垂青之余,设计更在近期入选『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2013』得奖作品。」
黄国明不讳言,内企之所以不选用外国产品设计师反而钟情香港设计师,主要是部份外国设计师过于注重产品造型设计,忽略了成本及生产可能性;反之,香港产品设计师则比较全面,而且「香港人能操两文三语,与内地公司同声同气,沟通更加方便,可见香港设计服务仍有很多优势。」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商业管理及顾问服务
- 香港
- 中国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