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贸概况
2020年3月16日
最新发展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6.1%。第一季至第三季,中国经济增长6.2%,第四季增长6.0%。
工业增加值增长在2020年1至2月下降13.5%。
固定资产投资于2020年1至2月下降24.5%。
2020年1至2月的消费品零售额下降20.5%。
2020年2月的通胀率为5.2%,食品价格上升21.9%,非食品价格上升0.9%。
出口(以美元计)在2020年1-2月下跌17.2%,进口(以美元计)下跌4.0%,贸易逆差近71亿美元。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由2020年1月的50.0,下跌至2月的35.7。
主要经济指标 | 2019年 | 2020年1月 | ||
数值 | 增减 (%) | 数值 | 增减 (%) | |
人口 (亿) | 14.0 | — | 14.0 | — |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亿元人民币) | 990,865 | 6.1 1 | — | —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元人民币) | 70,892 | 5.7 | — | — |
固定资产投资2 (亿元人民币) | 551,478 | 5.4 | 33,323 | -24.5 |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3 | — | 5.7 1 | — | -13.51 |
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人民币) | 411,649 | 8.0 | 52,130 | -20.5 |
消费价格指数 | — | 2.9 | — | 5.3 |
出口 (亿美元) | 24,984 | 0.5 | 2,925 | -17.2 |
进口 (亿美元) | 20,769 | -2.8 | 2,995 | -4.0 |
贸易盈余 (亿美元) | 4,215 | — | -71 | — |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 1,381 | 2.4 | — | — |
外汇储备 (亿美元) | 31,079 | 1.1 | 31,0674 | 0.5 |
注:
1 实质增长
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3 所有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
4 截至2020年2月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
主要国际排名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排名在美国之后,但较日本为高。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2008年排第2位),外资流入总额达1,390亿美元,在美国(2,520亿美元)之后。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008年排第11位),投资总额达1,300亿美元,在日本(1,430亿美元)之后。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2018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出口地(1995年排第11位),出口货值达28,470亿美元。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2018年中国是全球第五大商业服务出口地(1995年排第16位),总值2,650亿美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截至2019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达31,079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
根据香港政府海事处的资料,自2010年起,上海的货柜吞吐量已超过新加坡,全球排名第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2018年中国的旅游开支达2,77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其后是美国(1,442亿美元)及德国(942亿美元)。
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资料,截至2019年12月底,以市值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亚洲排名第二(在日本之后),全球排名第四。
近期政府措施
201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同时提出启动「科技创新2030」6个重大科技项目和9项重大工程,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
2015年3月,中国政府推出「一带一路」作为对外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发布一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概括地描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和合作机制。
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刚要」,大湾区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2019年7月5日,广东省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三年行动计划》主要着眼中期安排,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涵盖9个方面100条重点举措,包括优化提升空间发展格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及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等。有关定位包括:高质量发展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
在2018年4月举行的博鳌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降低进口关税。
中国正通过降低进口关税,迈向消费主导型经济。2017年11月,中国下调187项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包括药品、食品、保健品及服装,平均关税率由17.3%降至7.7%。由2018年7月1日起,中国将进一步下调1,449项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关税率由15.7%减至6.9%,并降低汽车 (平均关税率由21.5%减至13.8%) 及汽车零件(平均关税率由10.2%减至6.0%)的进口关税。
由2018年11月1日起,中国降低部分商品的最惠国税率,涉及1,585个税目,并且同时取消39项进口商品最惠国暂定税率,而其他不在调整范围的商品最惠国暂定税率继续实施。降税商品约占中国税目总数的19%,平均税率由10.5%降至7.8%。
由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对706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包括多种食品、消费品、工业原料和工业设备、仪器等。并于2019年7月1日起,取消14项信息技术产品进口暂定税率。
中国于2019年4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等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另外,于2019年5月1日起,下调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下降至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当中规定中国对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卑诗大学太平洋汇率服务中心(Pacific Exchange Rate Service)
对外贸易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
投资流量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贸易关系及贸易政策
贸易关系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创始成员
-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
- 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
- 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PECC)成员
- 亚洲发展银行(ADB)成员
-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成员
-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属下贸易委员会观察员
贸易政策
根据世贸的资料,中国的平均适用最惠国税率从 2001 年的 15.3% 逐步下降至 2017 年的 9.8%。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较高,为 15.6%,非农产品则为 8.8%。
由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国务院于2017年12月进一步降低187项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平均关税率由17.3%降至7.7%。2018年7月1日,中国进一步减低1,449项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关税率由15.7%降至6.9%。
中国实行「先报检,后报关」的通关模式,对实施进出境检验检疫的货物,使用「入境货物通关单」和「出境货物通关单」,并在通关单上加盖检验检疫专用章。海关一律凭货物报关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境货物通关单」验放。
所有列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或根据其他相关法规须受检验的进口货物,必须接受检验。
进口的药物、食品、动植物产品、机械及电子产品等,必须获得安全许可证以及符合其他监管要求。详情请参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详细内容,请参考中国营商指南。
自由贸易协定 (FTAs)
目前,中国已经签署及落实20项自由贸易协定,并有13项正在谈判,另有8项正在研究;以及1项优惠贸易安排。
已签协议的自贸区
- 中国-毛里求斯
- 中国-马尔代夫
- 中国-格鲁吉亚
- 中国-澳洲
- 中国-韩国
- 中国-瑞士
- 中国-冰岛
- 中国-歌斯达黎加
- 中国-秘鲁
- 中国-新加坡
- 中国-新西兰
- 中国-智利
- 中国-巴基斯坦
- 中国-东盟
-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 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 中国-东盟(10+1)升级
- 中国-智利升级
- 中国-新加坡升级
- 中国-巴基斯坦第二阶段
正在谈判的自贸区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中国-海合会
- 中日韩
- 中国-斯里兰卡
- 中国-以色列
- 中国-挪威
- 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 中国-摩尔多瓦
- 中国-巴拿马
- 中国-韩国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 中国-巴勒斯坦
- 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 中国-柬埔寨
正在研究的自贸区
- 中国-哥伦比亚
- 中国-斐济
- 中国-尼泊尔
- 中国-巴布亚新畿内亚
- 中国-加拿大
- 中国-孟加拉
- 中国-蒙古
- 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
优惠贸易安排
- 亚太贸易协定
详细内容,请参考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与香港的经贸关系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18年底,内地已经审批的外商投资项目中,46.3%和香港有关。来自香港的实际使用金额累计达10,981亿美元,占全国总额54.1%。
香港也是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地点。中国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内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资累计达11,004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5%。
- 内地是香港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地之一。香港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底,香港吸纳的投资中,来自内地的资金达5,284亿美元,占整体26.8%。
- 截至2019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共1,241家,包括H股、红筹和民营企业,总市值达35,800亿美元,占整体市场73%。
香港在内地的直接投资
已签订合同项目及 实际使用直接投资 | 2018年 | 1979-2018年 | ||
项目/金额 | 占全国总额 (%) | 项目/金额 | 占全国总额 (%) | |
已审批项目 (个) | 39,868 | 65.9 | 444,398 | 46.3 |
实际使用金额 (亿美元) | 899 | 66.6 | 10,981 | 54.1 |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2019年,香港是内地第三大贸易伙伴,紧随首位的美国及第二位的日本。内地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19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达2,880亿美元,占内地对外贸易总额6.3%。其中,内地对香港的出口货值达2,789亿美元,令香港成为内地第二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
内地自1985年起一直是香港最大贸易伙伴。香港的全球贸易中,内地占重由1978年的9.3%扩大至2019年的50.8%。2019年,内地是香港最大进口货物来源,占本港总进口46.6%,也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占本港总出口55.4%。
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很大程度上和加工活动有关。2018年,香港对内地的总出口中,26.6%和加工活动有关。香港从内地输入的货物,以及原产地为中国内地而经香港转口至其他国家的货物中,分别有38.9%及69.5%是和加工贸易有关。
香港与内地的贸易[1]
(百万美元) | 2019年 | 2020年1月 | ||||
价值 | 增减 (%) | 排名 | 价值 | 增减 (%) | 排名 | |
总出口 | 283,443 | -3.3 | 1 | 18,528 | -21.4 | 1 |
本产出口 | 2,649 | 0.9 | 1 | 172 | -4.8 | 1 |
转口 | 280,794 | -3.4 | 1 | 18,355 | -21.5 | 1 |
进口 | 263,858 | -5.9 | 1 | 17,035 | -25.1 | 1 |
贸易总额 | 547,301 | -4.6 | 1 | 35,562 | -23.2 | 1 |
贸易差额 | 19,585 | — | — | 1,493 | — | — |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
[1] 由于一般的贸易数字并不包括离岸贸易,因此这些数字不一定全面反映香港公司经营的业务。
- 中国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