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公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21年11月18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據新華社消息,11月7日,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公布《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2021年11月2日)。《意見》明確主要目標,包括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意見》提出的主要發展方向包括:
-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係,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打造雄安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樣板之城」。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成為中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深化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扎實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美麗粵港澳大灣區。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另一方面,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同時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秋冬季細顆粒物污染,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到2025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此外,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25年,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行動,全國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
-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到2025年,縣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提前1年完成。此外,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到2025年,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為優,幹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重要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態質量明顯提升。同時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到2025年,黃河幹流上中游水質達到Ⅱ類,幹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並且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到2025年,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3%。
- 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
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3%,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包括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內地塊的准入管理,未依法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的地塊,不得開工建設與風險管控和修復無關的項目。並且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城市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同時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及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等。
- 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包括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4.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57%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55%。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生態保護監管,確保核與輻射安全,並嚴密防控環境風險。到2025年,全國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強化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
- 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並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包括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推動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濕地、沙化土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領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並且完善生態環境資金投入機制,綜合運用土地、規劃、金融、稅收、價格等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領域。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並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等。
資料來源:國務院/新華社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