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後前景:哈薩克
2021年8月25日
陳永健
哈薩克是全球最大的內陸國,也是中亞最發達的經濟體。當地石油資源豐富,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和購買力在區內首屈一指。同時,該國也是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重要商業和物流樞紐。
哈薩克於2015年11月30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7年主辦中亞歷來首個世界博覽會,展現出龐大的發展潛力,備受注目。事實上,哈薩克的崛起,與2013 年中國國家主席訪問哈薩克,在位於努爾蘇丹(Nur-Sultan,原稱阿斯塔納(Astana),於2019年3月23日更名為努爾蘇丹)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Nazarbayev University)演講時,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頗有關係。此後,哈薩克開始推行雄心勃勃的基建升級計劃,改善與全球的互聯互通,成績斐然,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位於努爾蘇丹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
2020年,在新冠疫情這件「黑天鵝」事件影響下,哈薩克經濟經歷了自1991年從蘇聯獨立以來的最嚴峻挑戰,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2.6%,不但結束連續3年錄得超過4%增長的走勢,更是自1998年石油價格危機以來首次下滑。與 2007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15年該國轉用浮動匯率制導致貨幣價格暴跌相比,這場疫情對哈薩克經濟的打擊更為嚴重。
哈薩克於2021年2月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截至8月初,全國已施打約1,000萬劑疫苗。全國人口中約560萬人已接種第一劑,超過410萬人完成接種。根據哈薩克的國家免疫計劃,到2021年9月,該國已接種疫苗者將達1,000萬人,即所有合資格人士均完成接種。
目前,新冠病毒及其變種病毒株仍然肆虐,疫情曠日持久,很多國家仍須實施適當的社交距離限制,防範感染數字再度飆升,哈薩克也不例外。不過,該國的疫苗接種進度理想,加上政府及時推出總額6.3萬億堅戈(150億美元,相當於該國GDP的9%)的刺激措施,均為該國經濟在2021年穩步復甦奠定基礎。
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專訪哈薩克駐香港總領事拉希德.耶裏舍夫(Rashid Yerishev),瞭解這個中亞國家及其企業準備如何與香港貿易商和投資者合作,在疫情後共謀發展計策。
哈薩克駐香港總領事拉希德.耶裏舍夫(Rashid Yerishev)。
陳:哈薩克的疫苗接種進度如何?政府有沒有時間表或路線圖,希望在某個限期前達到為大部分成年人口接種的目標?
耶:哈薩克相信接種疫苗有助對抗全球新冠疫情。我們於2021年2月1日展開全國疫苗接種計劃,提供的疫苗包括俄羅斯的衛星五號(Sputnik V)、中國的Hayat-Vax和克爾來福(CoronaVac),以及我們自行研製的QazCovid-In。我們在本地研發及生產疫苗,可以降低外地疫苗供應一旦中斷所造成的風險。同時,我們也在洽購輝瑞(Pfizer)與BioNTech合製的疫苗,以確保疫苗供應充足。
截至8月初,全國已施打超過970萬劑疫苗。全國人口中,約560萬名成年人已接種首劑疫苗,超過410萬人完成接種,進度理想,為實現國家免疫計劃的目標打下強心針,有望在2021年9月為全數共1,000萬名合資格人士完成接種。
為方便管理疫苗接種計劃,哈薩克政府推出了電子疫苗接種護照。民眾接種疫苗後,電子政務系統便會利用稅號驗證,自動生成疫苗護照,民眾可通過電子政務應用程式Ashyq領取。現時,哈薩克民眾須出示該護照,才可進入公共場所和使用公共休閒設施。
陳:在政府於疫情期間提供的支援措施下,哈薩克主要工業和貿易的短中期前景如何?在疫苗接種計劃的推動下,經濟復甦的進展如何?
耶:新冠疫情嚴重打擊哈薩克經濟,在一系列持續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下,商業活動大幅放緩。為幫助眾多陷入困境的企業及家庭渡過難關,政府推出總值約150億美元的刺激措施,相當於2019年GDP的9%。這些及時的舉措,加上主要出口市場和全球石油需求普遍復甦,使我們在疫情首年得以將GDP跌幅抑制在2.6%,同時為經濟穩定復甦奠定基礎,希望在今年能回升至少3%,2022年可以回升4%。
陳: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都轉戰電子商貿市場,人們也習慣了在家工作、學習、遊戲和做運動,很多事情都以遙距方式處理。自疫情爆發以來,哈薩克在數碼化轉型方面有甚麼發展?這些行為變化會對哈薩克的疫後消費和產業格局帶來甚麼影響?
耶:疫情使世界各地的數碼化步伐顯著加快,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為顧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創新商品和服務也在市場湧現。自疫情爆發以來,哈薩克同樣經歷這股全球趨勢,無現金支付、電子商貿和電子政務服務都出現前所未有的增長。
民眾的數碼素養迅速提高同樣不可忽視。疫情爆發期間,哈薩克有超過70%的學童接受網上教育,是中亞唯一一個在教育制度上為遙距學習作好準備的國家。
哈薩克與許多國家一樣,在疫情下掀起一股電子商貿熱潮,全國650家網店的網上銷售額超過1.1萬億堅戈(25億美元),佔零售業總銷售額的9.7%。2020年,有380 萬人曾於網上購物,較上一年增加了20%。
為推動業界續創佳績,我們正幫助國內生產商和商戶進軍阿里巴巴、亞馬遜(Amazon)和俄羅斯的Ozon等國際網上購物平台。截至2020年底,已有100家哈薩克公司在阿里巴巴網站取得金牌供應商資格,並於2021年5月獲准於亞馬遜銷售產品。
沒有人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消費習慣會如何改變。不過很明顯的是,在疫後時代,網上業務的發展可能勝過實體店舖。
陳:疫情大大打亂了國際物流安排,令空運和海運受阻,陸路及鐵路運輸因而成為至關重要的替代運輸方案,尤以亞洲與歐洲之間的貿易為然。在這方面,歐亞鐵路網絡為哈薩克提供甚麼支持?
耶:亞洲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地區,歐洲則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哈薩克作為中亞地區的經濟強國,正是亞洲與歐洲之間非常重要的物流紐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於2013年出台,哈薩克的物流紐帶角色更為鞏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發展及/或加強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其中有兩條將經過哈薩克,然後延伸到西歐、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的港口。
哈薩克推行名為「光明大道」(Nurly Zhol)的國家基建發展規劃(2020至2025年),聚焦發展道路基礎設施,與「一帶一路」倡議如出一轍,同樣是為了實現全球互聯互通的願景。總而言之,加強運輸基建和物流設施已成為中國與中亞地區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儘管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空運和海運活動銳減,可是以往返中國與歐盟、中國與伊朗、中國與土耳其、中國與中亞地區等多條取道哈薩克的主要路線來說,去年鐵路運輸和貨櫃過境轉運量卻增長達33%。
陳:去年全球貿易和投資飽受疫情打擊,許多旅行和商業計劃都要擱置或推遲。展望未來,你認為以哈薩克與香港的合作而言,哪些行業或領域最有可為?
耶:多年來,哈薩克與中國一直保持友好的關係,雙方交往頻繁,成果豐碩,與香港也是如此。我們自獨立以來,便採取均衡的外交政策及實行可持續的經濟改革,中國作為哈薩克非常重要的經濟夥伴,一直對我國予以支持。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多年來創下許多驕人成績,同時在中哈關係中佔有重要位置。香港在發展股票市場及支持中小型企業等方面經驗豐富,十分值得哈薩克借鑒,而哈薩克經濟對數碼化、綠色技術、智慧城市發展、金融科技和物流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也需求甚殷。
我們認為,未來哈薩克與香港大有深化合作的空間。總領事館的工作主要是加強現有的夥伴關係並創造新機遇。我們正致力招攬更多香港公司和銀行到哈薩克發展,以吸引來自香港的投資。哈薩克政府一直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為外國企業和投資者創造有利條件。
2018年7月5日,我們的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AIFC)正式開幕。該區域投資中心不僅擁有區內首個英國普通法體系,還具備許多便利營商的特色,包括豐厚的稅務優惠、卓越的國際聯通能力,以及適合外籍員工的環境,目的是將哈薩克發展為一個全方位的區域資本市場,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例如資產管理、私人銀行、伊斯蘭金融、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等。
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位於2017年阿斯塔納世界博覽會的場地。
哈薩克是唯一在香港設有領事館的中亞國家。加上自2012年7月26日起,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哈薩克相互實施護照持有人免簽證逗留14天的安排,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商貿往來已比區內其他國家方便得多。此外,同樣自2012年起,香港與阿拉木圖之間有直航連接,使哈薩克成為香港商務及休閒旅客造訪中亞的第一站,與區內其他國家相比更具優勢。
教育是另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合作領域。香港各大學一直與哈薩克的學府緊密合作,為哈薩克學生提供豐厚的獎學金和交流計劃。我們相信這個領域的發展勢頭不會因疫情而減退。
陳:哈薩克一直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各界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又有甚麼看法?哈薩克企業是否熱衷於拓展大灣區市場?香港公司如何能夠提供最適切的幫助?
耶:大灣區擁有超過8,600萬人口,是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對哈薩克出口商來說當然極具吸引力。同時,大灣區的經濟潛力雄厚,互聯互通的水平日漸提高,將為各種經濟活動帶來重大機遇,包括投資、基建地產、金融服務、保險、資本市場、科技以及其他多個領域。為充分把握種種機遇,以及中國內地為外國投資者提供的優厚待遇,我們建議哈薩克企業制訂全面的商業策略,以便受惠於大灣區經濟融合,以及區內人才、貨物、資金和資訊流動更便捷所帶來的裨益。
許多中國消費者都知道,哈薩克的產品既優質又環保。不過,我們希望大灣區能進一步簡化各項程序,使哈薩克的初創企業和規模企業都能在中國市場發展業務,而香港、澳門和中國內地企業也有機會在中亞大展拳腳。
陳:2021年是哈薩克獨立30周年。這些年來,哈薩克有甚麼重要的發展里程碑?這些里程碑如何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耶:對哈薩克來說,獨立以來的30年是一個不斷進步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時代。獨立日不僅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更是哈薩克邁進新紀元的重要日子。
自1991年獨立以來,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Elbasy Nursultan Nazarbayev)提倡並採取高瞻遠矚且有利營商的經濟政策,令哈薩克於2006年成為一個中高收入國家。我們把握先機,推行了區內最成功和全面的市場和政治改革。人們普遍認為,哈薩克是第一個建立市場經濟的前蘇聯國家。
過去30年,哈薩克獲得約3,50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佔區內總額的70%,而GDP則增長18倍,創造超過300,000個職位,孕育出1,250家工業企業。
多年來,哈薩克已成為世界舞台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一員,通過多邊和平外交政策,與世界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在許多成功的外交政策活動和國際倡議促成下,哈薩克在成立歐亞經濟聯盟[1]和上海合作組織[2]等跨政府組織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同時也是中亞首個舉辦世界博覽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主辦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峰會的國家。
正如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總統所言:「獨立為哈薩克的全國發展奠下堅實基礎。對哈薩克這個歷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國家來說,沒有甚麼比這更具價值。」對哈薩克來說,2021年別具歷史意義,是一個里程碑,見證哈薩克進入新的10年發展期。展望未來,我們已制訂很多計劃,包括於2050年躋身全球30大經濟體的願景。
[1] 成員包括亞美尼亞、白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俄羅斯。
[2] 成員包括中國、印度、哈薩克、吉爾吉斯、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
- 金融及投資
- 醫療用品及醫藥
- 東歐
- 香港
- 哈薩克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