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初創故事:抓住大灣區機遇適應內地營商環境
2021年4月7日
香港市場規模小,局限本地初創企業的發展空間,因此不少企業在本地市場站穩陣腳後,銳意拓展其他市場,尤其是中國內地市場。不過,港商到內地創業和投資少不免遇到很多人生路不熟的問題,例如牌照申請、法制、稅務等。前海港駿達(深圳)商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駿達」)創辦人余日峰瞭解前海自貿區的法規和外商優惠政策,協助港商在內地開展業務。他分享港商近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的情況,以及香港初創企業進駐灣區時要注意的地方。他認為大灣區的跨境電子商貿極具發展潛力,然而企業在內地營商須保持警惕和靈活,瞭解並融入當地市場,才可以充分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龐大機遇。
協助港商落戶大灣區
港駿達由2015年成立至今已經協助400多家香港中小企業落戶大灣區,當中大部分企業處於轉型升級階段。余日峰為有興趣拓展內地市場的企業提供業務支援和相關的商業服務,例如協助申請內地和香港的資助和補貼、招聘人才、開設內地電子商貿平台等,盡量簡化港商在當地開展業務的流程,並在短時間內成功進入大灣區市場。其諮詢服務為客戶提供實用的商業建議和解決方案,避免港商踏進一些常見的陷阱。
據余日峰觀察,現時大多數有興趣拓展大灣區市場的香港企業,普遍已經擁有一定的資金和資源,部分企業甚至已經在灣區內建立客戶群和人脈網絡進行業務聯繫和推行商業計劃。近年成功進入大灣區的港商以服務業為主,常見的行業包括室內設計、圖形設計、幼兒教育、人才培訓、餐飲管理、購物中心管理和房地產開發。
跨境電子商貿發展潛力大
提到大灣區的機遇,余日峰分享,大批港商在1980至1990年代到珠三角開設工廠,現在這些工廠的競爭力大不如前,必須轉型。由於香港在貿易和物流方面實力雄厚,港商可以在大灣區發展相關行業,尤其是跨境電子商貿。他坦言,過去港商在內地進行跨境貿易的確存在一些障礙,單就尋找信譽良好的內地代理商已經不容易。但是,內地電子商貿平台日趨完善,互聯網市場、在線支付和物流系統等跨境電子商貿基礎設施發展成熟,營商環境較以往清晰和透明,港商亦不用再擔心積壓庫存和匯款等問題。
余日峰表示,考慮到大灣區7,000萬人口的市場規模,加上中產階級比例高,絕對是港商進入該市場的關鍵趨勢。就他所見,現在有不少港商進口外國貨品,並成功通過跨境電子商貿銷售到內地市場,業務漸上軌道。他認為,大灣區是進入整個中國內地市場的跳板,其中深圳和廣州廣為港人熟悉,為港商在內地設立據點的理想基地。
港商須適應內地營商環境
余日峰建議有興趣在大灣區擴展業務的初創企業,首要適應當地的營商環境,以免「水土不服」。據他觀察,不少港商在香港本地市場的業務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規模,因此拓展內地市場時會嘗試複製在港的成功經驗。不過,灣區內的銷售模式和稅務政策等始終與香港差異大,他眼看不少公司最終因此改變經營模式。另外,他提醒,內地的政策不時因應市場環境轉變而有所調整,企業在內地營商須保持靈活:「港商可以先設計準備應用於大灣區的商業模式,並利用約五分之一的預算投資金額進行業務測試,以獲得真實的營運數據。通過調整並證實模式可行後,才加大投資規模,以降低政策及市場轉變帶來的風險。」
社會上普遍認為,香港年青人到大灣區創業可以從內地政府得到一定的資金和補貼,但近年情況有所轉變。余日峰憶述,某些早期進駐自貿區的香港初創公司可以獲得100萬至200萬元人民幣創業資金,但過去幾年只有少數公司可以獲得類似的資助。他解釋:「如果產品優越且創新,業務的潛在盈利可觀,內地政府一般會主動邀請初創公司合作,並提供優厚的福利配套。」不過,初創公司的業務發展不能單靠政府支持,據他所知當初獲得資助的初創公司能夠生存下來的為數不多。
鼓勵初創企業抓住大灣區機遇
最後,余日峰鼓勵香港初創企業抓住大灣區的機遇。他認為,相對香港市場,大灣區內的競爭不算激烈,加上內地城市創業成本較低,香港創業者可以放膽嘗試。即使在大灣區的創業路上遇到失敗,但當中汲取的寶貴經驗將可以應用於未來的發展中。他寄語年輕創業者:「在大灣區做生意,必須迎合區內文化和認識當地法規。香港人須瞭解並融入當地市場,嘗試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以取得當地人的信任並建立互信。」
鑒於大灣區在未來幾年的發展潛力,余日峰將投放更多資源到港駿達的網上平台,以接觸更廣闊的客戶群。除了擴大公司的業務範圍外,他希望建立一個教育平台,推廣企業培訓課程。由於內地社交媒體平台的應用日益普及,他已經於去年底在內地抖音平台建立了一個擁有700,000粉絲人數的抖音號,以緊貼市場發展,並與港商分享當中的經驗。他總結:「我希望在大灣區建立一個屬於香港初創企業的社群,加強企業間的聯繫、互相幫助和發展!」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