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覆蓋滬蘇浙等地
2021年3月11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2月22日印發《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發改地區 [2021] 249號),以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有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著力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著力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著力提高綜合交通管理水平,著力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能力,以高水平協同開放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包括上海虹橋商務區及所在的長寧區、嘉定區、閔行區的其他區域,以及松江區、金山區,江蘇省蘇州市的昆山市、太倉市、相城區和蘇州工業園區,浙江省嘉興市的南湖區、平湖市、海鹽縣和海寧市。《方案》提出,到2035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將全面建成,形成「一核兩帶」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橋商務區,面積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擔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和綜合交通樞紐等功能。為突出虹橋商務區核心地位,方案明確了差異化的政策實施範圍。「兩帶」是以虹橋商務區為起點延伸的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其中,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長寧-嘉定-昆山-太倉-相城-蘇州工業園區,重點打造中央商務協作區、國際貿易協同發展區、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拓展區;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閔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鹽-海寧,重點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遊功能的國際商務區、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區、江海河空鐵聯運新平台。
《方案》圍繞若干重點領域,明確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具體路徑和政策舉措。包括:
- 建設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依託虹橋商務區推動高端商務、會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現代化服務業,持續深化長三角協同開放,引領長三角更好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 構建國際會展之都的重要承載區
- 建設富有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 構築總部經濟集聚升級新高地
- 厚植國際人才優勢
- 提升公共服務國際化水平
- 構建高端資源配置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充分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平台作用,打造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要素出入境集散地,促進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動,全面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 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高水平打造虹橋國際經濟論壇
- 創新發展新型國際貿易
- 集聚高能級貿易平台和主體
- 促進金融與貿易深度融合
- 強化國際貿易產業支撐
- 全面提高綜合交通樞紐管理水平:完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連通浦東國際機場和長三角全域的軌道交通體系,建立以虹橋國際機場為核心的國際航空運輸協作機制,拓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港口集疏運功能,打造暢通便捷的綜合交通門戶。
- 強化國際航空運輸服務功能
- 共建跨區域軌道交通網
- 加快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
- 顯著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的能力:加強服務長三角的功能平台建設,推動要素交互融通,促進公共資源普惠共享,為長三角走向國際提供商務、貿易、交通等領域的高端服務。
- 強化服務長三角的功能
- 擴大聯通國際的服務效能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