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製造企業以大灣區為據點拓展海外業務
2020年10月23日
香港大部分製造企業的廠房都設於中國內地或東南亞,但不少仍以香港為總部。鴻利達集團也一樣,其行政總裁蔡俊杰表示香港在金融、物流及科技研發方面的優勢能協助企業持續發展。
精密塑膠部件研發及生產
鴻利達部分塑膠部件及產品。
鴻利達集團(簡稱「鴻利達」)在1988年於香港成立,最早為一家模具工程公司, 1993年在深圳龍崗設廠。鴻利達逐漸由傳統模具生產轉化為現在以精密塑膠部件及產品的研發及生產為主,為醫療、個人護理、汽車、工業零配件、消費及智能產品零配件等多種行業提供全方位塑膠產品解決方案。鴻利達隨後分別在2017年與2019年在中山設置第一期及第二期廠房。鴻利達主要以創新的產品為主,並有專業工程團隊協助客戶產品開發。
以大灣區為據點擴展到東南亞
鴻利達是由蔡俊杰在1988年完成香港職業訓練局的學徒培訓計劃之後,在香港創業成立。鴻利達是成長於大灣區的典型企業代表之一,在成立初期,蔡俊杰親力親為,教授員工生產技術及管理知識,並兼顧香港內地兩個生產基地的營運。之後在深圳及中山設廠進行規模性的業務擴張及生產技術升級,這個發展過程都離不開大灣區區域優勢的支持,特別是成熟的供應鏈上下游配置及較為完善的配套設施。當時由香港轉移到深圳設廠主要是考慮配合客戶、供應鏈需要及充裕的人力資源。
鴻利達以香港為總部,中山、深圳、馬來西亞為生產及研發基地的業務模式已日趨成熟及完善。自2015年開始,鴻利達按計劃將產品生產基地及科研中心搬遷至中山,並將中山設為企業的研發中心。現時深圳、中山兩地分別設有精密模具的設計與製造,精密組件的生產、加工及組裝。蔡俊杰決定將生產基地擴張到中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設於深圳的廠房面積較小,難以進行進一步的改造。第二,有助於大灣區發展,特別是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交通更為便利。第三,生活配套較為齊全,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地方。
除了深圳及中山之外,鴻利達也有意向擴展到東南亞,在馬來西亞設置生產基地。這個計劃的主要原因是鴻利達主要客戶市場來自歐美,為迎合客戶需要,調整公司策略去開發不同市場及生產基地。
鴻利達位於中山的廠房。
香港助力大灣區企業發展
鴻利達集團總部設立於香港,主要負責集團戰略及投資管理,財務、人事及信息系統的管理,市場推廣及研發協助、物流、供應鏈等資源管理。蔡俊杰表示在公司業務發展期間,有利用香港的融資服務,他認為香港的融資成本較低,而香港的空運服務較有優勢,因為航權更多,成本也較有競爭性。鴻利達的產品在內地製造,經香港空運出口歐美等世界各地。在研發方面,公司主要進行自主研發,有專門團隊負責進行生產技術的自動化及新產品的研發,鴻利達有與香港的研發機構,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等合作。
支持本地企業發展
蔡俊杰根據他的經驗,就香港應如何鞏固其國際金融及商業樞紐地位提出了幾項建議。
首先,蔡俊杰認為香港本地市場及本土公司的發展仍需要政府的引導,例如科研產業,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經濟扶持,進行長遠的規劃,制定有助於城市產業保持生命力的措施,推動香港科技產業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策略。
而對於大灣區「9+2」城市群的建立,蔡俊杰表示應參考其他世界級灣區的成功經驗,發揮自身的特色,打造國際一流的灣區。這需要各地政府間相互扶持及協調,發揮每個城市的優勢,例如目前香港的優勢在於金融經濟與國際貿易,而澳門雖然市場規模較小,但舉行大型博覽會、旅遊及娛樂業發展並聯繫葡語國家。每個城市的發展及定位不同,應該打破現時局限團結起來。蔡俊杰希望香港的年輕人進一步參與大灣區的融合趨勢、走出香港、放眼世界。
另外,蔡俊杰認為為了鞏固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及商業樞紐的優勢,由於土地資源有限,香港必須有選擇性地發展特定產業,專注發展高增值以及高自動化的產業,例如醫療產業,並且提升教育機構的多元化,增加技術院校的數量,加強產業升級,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多元化的發展機會。
公司專訪由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進行
備註:受訪者所發表之言論只為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貿易發展局或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之立場。香港貿易發展局或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對受訪者言論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及適時性概不負責,若因上述內容產生或引致任何損失,香港貿易發展局或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亦毋須負上責任。
- 設計服務
- 科技
- 設計服務
- 科技
- 設計服務
- 科技
- 設計服務
- 科技
- 機械
- 機械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