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港澳大灣區:創意巧思造就商機
2020年7月8日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實質意義,也許可以用3個詞彙來概括,就是整合融和、互聯互通和協同發展。香港設計與創新顧問公司C’monde Studios秉承這份三管齊下的精神,並加入創新元素,發展出獨有的商業模式。該公司位於中環PMQ元創方,認為如果香港在未來幾年能優化其表現,便有機會成為推動大灣區發展的強大力量。
僅僅1年多前,中央政府公布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目的是建立一個強勁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C'monde的團隊正在積極準備,迎接大灣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大灣區覆蓋香港、澳門和廣東省9個城市,是個擁有7,000萬人的消費市場,區內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合計達1.6萬億美元。這個區域轉型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息息相關,後者是個雄心勃勃、規模更為龐大的項目,目的是在這個框架內實現世界互聯互通的願景。總而言之,中國認為在區域和國際建立長遠的商業聯繫,對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北歐特質DNA
貝有恆(Johan Persson)是C'monde的創辦人,也是設計及創新總監,在15年前首次來到香港。在此之前,他在祖家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家大型創新和設計顧問公司工作。基本上,他希望建立一家以創新為中心的企業,並在極簡主義、功能性和環保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而這些特質幾乎就是北歐(斯堪的納維亞)的同義詞。
那時,貝有恆和他的同事們感到東西方之間存在明顯的商業脫節,令他們未能達到最高的營運效率。考慮到這一點,他很快著手制訂一項策略,使他們能夠克服這類障礙。
他回憶起早期那些日子:「那是全球兩極分化的高峰。當時,世界分為兩部分,西方是市場,東方則是生產中心。
「我們從事策略設計和創新工作,當時這樣的分割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產品的最終規格實際上由工廠的製造能力決定,許多工廠只會有限度的合作,甚至不願合作。這意味著我們很難確保原來的設計意圖維持不變,即是無法保證能夠滿足客戶的要求。」
2005年,貝有恆決定嘗試彌合東西方的鴻溝。他從瑞典獲得投資,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以便與製造商加強溝通,更好地瞭解生產過程,同時更深入地認識新興的中國消費市場。然而,他很快就明白到,許多製造商仍保留著過時的思維方式,他們在生產貨品時很少甚至根本不瞭解市場需求,只重視降低成本,在價格上競爭。
雖然有這些限制,他仍然設法代表本地客戶完成幾個具里程碑意義的項目。最矚目的是與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的合作項目。八達通卡公司推出的非接觸式可充值智能卡,每天有數百萬香港人用來支付交通費和購物。貝有恆和他的團隊為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九巴重新設計八達通讀卡器。新讀卡器的字體較大,屏幕對比度更佳,對視障乘客尤為方便。
貝有恆於2012年暫時放下設計顧問業務,利用多年來與多個時尚品牌,包括瑞典街頭服裝品牌WeSC在音頻/耳機等設備方面合作的經驗,發展自有品牌。為此,他與紐約分銷商合作,推出自主設計的me.u系列耳機。這些產品在深圳製造,主要在美國銷售,並通過亞洲各地的專業娛樂零售商發售,其中包括HMV。
文化轉變
2015年,貝有恆有見新一代初創公司嶄露頭角,以及深圳附近湧現一批創業加速/培育計劃,他感到是時候重返設計顧問的世界。最終,他下定決心要建立一家新企業,以解決他在2005年發現的那些問題,不過這次他為更知名的品牌提供服務。
在芸芸初創企業之間,他發覺一種以設計思維為中心的新開發過程正在盛行。他們從數碼轉型項目汲取經驗,而這類項目基本上是為預先確定的問題提供特定解決方案。貝有恆看到市場對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顧問服務大有需求,能讓他發揮所長,因此決定成立C’monde。
C’monde面對的一大挑戰就是令客戶明白必須把用家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營運中。他認為,當代市場瞬息萬變,企業必須建立精簡有效的創新流程,緊貼客戶和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
他認為創新不僅關乎技術。他確信,許多世界領先企業之所以成功,不僅是因為他們擁有自主技術,更在於他們有本領開發出顛覆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
他舉例說明谷歌(Google)如何從搜尋引擎轉型為網上廣告公司,以及Uber如何把運輸重塑為一門服務,而非個人擁有的車輛。他認為創新是一個跨越技術、程序、經驗和商業模式的過程。因此,他的新公司會採用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即是他所稱的「設計思維」,概括所有這些要求。
他說:「雖然舊派的傳統思維方式正在轉變,但轉變速度還不夠快。我們迫切需要更深入地瞭解消費者,以改善各年齡組別和不同階層的客戶體驗,因此我們日益需要設計師而非工程師的意見。
「雖然情況肯定正在改善,但是香港許多主要行業在確保商業模式持續創新方面,仍然非常保守。我相信,如果香港真正想在大灣區的持續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就須進行大規模的文化轉變,特別是當區內多個城市都已採用更靈活的方針時,香港更應作出改變。」
貝有恆認為,在大眾市場產品開發、創新思維和上市速度方面,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與深圳競爭。他解釋說:「雖然我仍認為上海是創意中心,不過我也看到南山和大灣區各地的創意產業發展有多快,這個地區正努力在價值鏈中向上爬升。這是一個持續和必不可少的過程。」
貝有恆實踐以用家為中心的創新設計思維。
貝有恆的工作室最近成功設計出一款時尚新穎的香薰機。這款香薰機由應用程式控制,獨特之處在於用家不僅可以享受各種天然香氣,更能使用簡化的自定設置,把不同精油混合一起,發揮最佳效果。這款產品說明了通過設計和創新,引入以用家為本的新專利技術,可以活化一個已經成熟的市場。
美好未來
貝有恆深明,若要改變華南地區的商業文化,擺脫傳統的生產思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他仍然感到樂觀。他確信大灣區持續發展的前景,將帶來真正光明的未來。
他解釋感到樂觀的原因:「珠三角發展的方式令我尤為振奮,合作與協作的可能性正在展開,區內多個城市都各有與別不同的特色。例如,深圳積累的產品開發專長就令人讚嘆不已。
「香港與深圳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協同作用,這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雖然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也是絶佳的中國內地投資門戶,可是深圳卻擁有難以匹敵的研發能力,兩者是強大的組合。」
談到最近的情況,貝有恆說:「顯然大家都意識到一些問題。如果香港現在願意改變,把創新放在首位,繼續發揮數十年建立起來的優勢,並保持外向型國際城市的地位,那麼未來還會有很好的時光。
「目前就創新和設計思想而言,香港可以成為這類專業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不僅可以為整個地區的企業增值,還將有助於推動大灣區的全面增長。如果香港採取適當的行動,無疑將為大灣區的成功作出巨大貢獻。」
設計投資的回報
貝有恆表示,大灣區經濟進一步增長,在於恰當運用策略設計和創新,以保持市場競爭優勢。他認為,只有如此,區內公司才能真正升級增值。他引用全球著名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與英國文化協會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說明把設計思想整合到整體商業模式中如何能讓企業受益。
他列舉上述調查的一項發現說:「研究指出,最佳的設計從業員帶來的收益和股東回報,幾乎是其他同業的兩倍,這是來自標準普爾(S&P)股票市場指數的數據。
「因此,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在整個大灣區推動創新以及洞察顧客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客戶有意改善設計和創新流程時給予鼓勵及支持。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功轉型,創造更有意義的新產品和服務,同時提供正面的體驗,建立持久的關係,令顧客的忠誠度得以長期維繫。」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設計服務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中國內地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中國內地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中國內地
- 瑞典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斯幹那維亞半島
- 香港
- 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