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美洲:對沖貿易風險
市場潛力優厚
2018年11月30日
2018年首9個月,香港與拉丁美洲的貿易增長20%以上,達120億美元。與此相比,2017年的表現可謂相形見絀,兩地貿易僅增長2.4%。雖然拉美只佔香港貿易總額的1.5%,遠遠未能成為本港一個主要貿易夥伴,但由於中美貿易糾紛持續,美國一旦減少從香港進口,拉美市場多少可以發揮對沖作用。此外,隨著拉美企業積極開拓中國內地市場,他們也有機會成為香港專業服務提供者的新客戶。
出口市場
2018年,香港對拉美的出口表現甚佳,今年首3季出口總額按年增長17%,達75億美元,遠高於同期香港整體出口的增幅(9%)。
墨西哥和巴西仍然是香港在拉美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佔本港對該地區的出口約60%(45億美元)。
不過,就2018年的增速而言,哥倫比亞、智利、秘魯和墨西哥則居前列。今年首3季,香港對墨西哥的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19%,對秘魯和智利的出口也分別上升21%和29%,而對哥倫比亞的出口更揚升73%。

電子產品佔香港對拉美出口的大部分,2018年首9個月達總額的五分之四,比上年同期增長超過20%。同期香港電子產品整體出口增幅較低,為13%。
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和秘魯共佔香港對拉美電子製成品出口的70%左右,而墨西哥和巴西則佔本港對拉美所有零部件出口的90%。
進口來源地
2018年首9個月,香港從拉美的進口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6%,達47億美元,高於同期香港進口總額11%的增幅。
同期,巴西、墨西哥和智利是該地區的主要進口來源地,香港從拉美的進口80%以上來自這3個國家。

香港從拉美的進口,約有一半是加工食品和飲料,2018年首3季比上年同期增長23%,達23億美元。電子產品佔進口總額的五分之一,增長3%,達7.86億美元。
香港從世界各地進口的加工食品和飲料,巴西排第三位,僅居中國內地和美國之後。巴西的主要出口是牛肉、豬肉和家禽肉及其製成品。
今年,智利超越美國成為香港最大的水果和硬殼果供應來源。2018年首9個月,香港從該國進口的新鮮杏、櫻桃、桃、梅和黑刺李比上年同期大增137%,而新鮮及乾葡萄也增長32%。
對沖中美貿易糾紛的影響
中美貿易糾紛持續,促使香港貿易商前往其他地區尋找商機。拉美天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逐漸成為港商開拓市場的目標。近期石油和商品價格反彈,加上該地區在多次選舉和推行改革後,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也推使香港公司考慮在當地開展業務,尤以巴西和墨西哥等拉美兩個人口大國為然。

在巴西,由於能源和商品價格上漲,加上最近大選有助政治轉穩和經濟復興,該國的增長勢頭正逐漸加快。
新當選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將於2019年1月1日就職。在競選期間,他提出打擊犯罪和貪污,改革養老金制度,控制預算赤字,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並放寬對原住民土地開發的管制。他承諾為國際公司建立更有利於營商和投資的環境。這種情況提升了人們對巴西經濟表現的預期,經濟可望繼續復甦,預測2018年GDP增長1.4%,明年增長2.4%。
與此同時,名為《美墨加協定》的新三邊貿易協定已經談妥,將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墨西哥經濟有提振作用。三國首腦預計將於11月底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上正式簽署協定。新協定將消除墨西哥與其主要貿易夥伴之間存在的貿易不明朗因素,同時包含一些對未來全球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的條款。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新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區基本保持不變,不過許多產品將較難獲得免關稅待遇。美國談判代表堅持採用更嚴格的原產地規則(產地來源規則),以提高北美的價值含量,並限制外國零部件的使用,包括在香港和中國內地製造的零部件。這些規則可能會導致香港和中國內地減少出口某些紡織物料、汽車零部件以及其他產品到北美。
隨著貿易不明朗因素消除,墨西哥新任總統奧夫拉多爾(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預計將有更多機會在能源、教育、安全等範疇推行改革,以及使政府增加在社會計劃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公共開支。他對打擊貪污和暴力的承諾也得到國際貿易商和投資者的歡迎,不過他計劃中止向外資開放該國能源市場,以及解決與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卻可能對經濟增長有所影響。該國經濟原本預期將有不俗增長,於2018年為2.2%,2019年則達2.5%。
新客戶帶來貿易機遇
隨著中國內地轉變為消費驅動型經濟,進口關稅陸續降低。2017年11月,內地調低187種消費品的進口關稅,從平均17.3%降至7.7%,包括藥品、食品、保健品和服裝等產品。2018年7月1日,1,449種物品的關稅從平均15.7%調低至6.9%,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關稅也有所降低。其後,從今年11月1日起,內地降低1,585個稅目的最惠國關稅,平均稅率從10.5%降至7.8%,佔稅目總數的19%。
中國內地開放龐大的消費市場,鼓勵不少拉美貿易商在內地尋找商機。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這是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吸引了超過3,600家參展商和40多萬名買家。參與進博會的拉美國家眾多,而巴西和墨西哥等區內兩大經濟引擎均以「主賓國」的身份參展。其他拉美參展國包括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圭亞那、巴拿馬、秘魯、烏拉圭和委內瑞拉,以及若干加勒比海國家。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拉美展館






進博會上展出的拉美產品,很多是農產品、食品和飲料,包括新鮮水果及其副產品、鮮肉和肉製品、海產和魚類、硬殼果、可可和咖啡豆、蜂蜜,以及葡萄酒和烈酒,如巴西甘蔗酒(cachaça)、墨西哥龍舌蘭酒(tequila)和梅斯卡爾酒(mescal)、阿根廷馬爾貝克(Malbec)葡萄酒、智利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酒、秘魯皮斯科酒(Pisco)和古巴冧酒(rum,又譯朗姆酒)。這些產品在展會上大受中國買家歡迎,顯示中國對進口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2017年,中國食品進口總額達580億美元,激增25%,比前5年的6%平均增幅高出很多。
進博會展出拉美主要產品




有些拉美國家已與中國簽訂多方面的合作協議,以擴展內地市場。例如,智利簽署一系列協議,其中一項是加強海空聯運,方便運送智利的新鮮水果到中國。同時,巴西也和中國動植物檢疫部門磋商,爭取達成協議,允許在中國內地銷售巴西甜瓜。
進博會的拉美參展商似乎普遍認為,中國是他們產品的一個現成市場。然而,他們大多承認不熟悉內地的法律法規,更不用說消費者喜好和分銷渠道方面的市場動態。
拉美業者對內地市場缺乏瞭解,這對香港貿易商和服務供應商帶來不少商機。港商靠近內地,擁有語言優勢,對內地消費者及監管環境有較深入認識,大有條件協助擬將產品銷往中國內地市場的拉美公司履行所需的監管和合規程序,同時提供物流和營銷方面的支援。
此外,對有意在亞洲設立總部的拉美企業來說,香港正是一個理想的商業中心,能提供切合他們需要的各種增值服務,從金融和法律服務,到品牌策劃和研發等,一應俱全。
- 食品及飲料
- 巴西
- 智利
- 秘魯
- 哥倫比亞
- 墨西哥
- 中南美洲
- 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