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晉導演顯創作實力
短片及微電影露鋒芒
電影創作之路一向不易走,學院派出身的黃天城卻樂在其中。黃天城首部自編自導的短片《港漂》獲選於「法國康城電影節」展出,卻並未因此一舉成名。惟他認為,優秀的作品需要人生閱歷的累積,也要每天努力創作。
2018年4月17日
最近,黃天城參加了由「創意香港」贊助的第五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以短片《有情人》成為18部入圍作品之一,並於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中展出。
從生活找創作靈感
黃天城說,童年時的他,看完周星馳的電影,會不自覺記着所有對白,然後琅琅上口背誦出來。中學時,他參與過電影拍攝,甚為着迷,遂報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電影及電視高級文憑課程。
後來,雨傘運動觸發他對「我是香港人」的迷思,創作了《港漂》劇本,並奪得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鮮浪潮2014-國際短片展」本地競賽部分學生組「最佳劇本獎」。「獲得5萬元資助,自己組班,當起導演,把《港漂》劇本拍成短片。」該短片後來獲邀於「法國康城電影節」的短片角(Short Film Corner, Festival de Cannes)展出,是21部參展的香港原創短片之一。
首部作品進軍康城,未有令黃天城升價十倍,但卻令他選定編劇與導演的路向。「自己喜歡『扭故仔』,畢業後就加入電影公司做編劇,專心寫劇本。」去年他成立製作公司,一邊以自由人身份替電視台寫劇本,一邊接商業項目。「畢竟自己還年輕,在行內經驗有限,需要建立人脈;再說,在香港想拍劇情片,製作費動輒幾百萬,找資源非常困難。」

積極創作累積經驗
他工餘時亦有留意不同比賽,去年以另一部8分鐘短片《續命心》參加了「ifva 48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參賽單位要以『緊急關頭』為主題,在48小時內完成短片,而《續命心》的劇本是早在2013年已構思好,主角是一個無退路的角色,覺得符合大會主題。」該短片雖然並無獲獎,但就獲邀在尖沙咀文化中心放映,「這些作品是一個儲credit(讓人認識)的過程,也令公司團隊逐步成熟。」
黃天城近期更以製作公司身份,參與「創意香港」贊助的第五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為HIFI碟歌手歌莉雅(Gloria Tang)拍攝微電影《有情人》,成為18部入圍作品之一。「最大挑戰是,劇本在開拍前兩天要作修改,但場地及製作組早已預訂,但畢竟那是客戶的作品,要學懂調節。」他形容,整個創作過程還是很有趣:「這個創作的目的,是為這位歌手度身訂造一個劇本,去切合她的形象,且要在有限的製作費下完成目標。」

影視展建人脈商網
該18部入圍作品於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中舉行首映禮,並在展會上展出。黃天城坦言,出席首映禮時能與其他17部作品的導演及製作單位交流,並有機會與其他17間唱片公司代表會面,「可以藉這個平台介紹自己的作品,爭取合作機會;貿發局還會安排我們跟不同的投資者見面,是建立人脈的好機會。」
他透露,多年來自己習慣把創作構思儲起來,待適當時機向製作單位「賣蹺」,「近年機會也增加了,例如電視台有外判劇集,內地也有網劇等,對好劇本及製作需求漸大。」他期望,早前創作的短片《續命心》能爭取資金拍成長片。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電影及影音製作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