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金庸」鄭丰
談東方武俠與西方奇幻
由武俠小說迷,一躍成為武俠文學家,鄭丰的童年,沉醉於一個個江湖、漫遊於一個個武林,這位甫出道就被譽為「女金庸」的作家,回想起小時候,亦的確是由金庸把她帶進武俠世界。
2016年8月19日
新世代武俠文學家鄭丰小時候熱愛金庸小說,但得悉金庸原來早已封筆,遂開始仿傚金庸筆鋒,創作武俠小說,嘗試延續金庸餘韻,最終漸漸創出自己的風格。
她說﹕「我父親很鼓勵孩子讀武俠小說,家裡有整套金庸,我的哥哥弟弟也一起讀」,但她同時腼腆地道,自己的國學底子,與金庸先生實在相差太遠,「還可能媒體當時認為『女金庸』這個稱號比較聳動吧。」

鄭丰閱讀興趣廣泛,除了東方武俠,她亦非常鍾愛西方奇幻,例如近年大熱的《冰與火之歌》,亦是她的心頭好之一,故此她在香港書展主持講座,特別選擇以「任我行的九龍寶座 vs. 冰與火的鐵王座」為副題,分享自己對這兩種文學體裁的看法。
種類繁多 武俠也是「奇幻小說」
鄭丰認為,從前大眾對奇幻小說的理解,一般集中於魔法與超自然元素之上,故事往往發生在一個虛擬世界,中外例子包括《西遊記》及《愛麗絲夢遊仙境》等,但是隨著時間推演,奇幻小說種類已經大大擴闊。
她引用由英國出版的《文學仙境》一書對「奇幻小說」的定義,表示除了傳統有關「古代神話及傳說」的創作,關於「新世界秩序」及「電腦時代」的作品,現在通通都被納入其中,包括《百年孤寂》及《饑餓遊戲》等,如果細看當中定義,不難發現東方武俠其實亦是一種奇幻:「江湖及武林,就是那個虛擬的世界,至於魔法及超自然力量又是甚麼?想想那些絕世武功、輕功及內功吧,只是形式不同的神奇力量。」

文化脈絡各異 權力象徵不同
不同文化脈絡之下,文學作品自然大有不同,到底《笑傲江湖》的九龍寶座,與《冰與火之歌》的鐵王座,又刺激了鄭丰甚麼想像?先從外觀說起,九龍寶座佈滿淡黃綢緞,刺上捧著太陽的九條金龍,兩則寫上如「一統江湖」等字句,鐵王座則由敵人投降時丟棄利劍鑄造而成,滿佈尖刺,難以安坐,時刻警惕座上君王。
《冰與火之歌》的故事,正是環繞鐵王座建立,不同國度的野心家,正是為了爭奪鐵王座而來,展開一場一場殺戮,反觀九龍寶座,則是《笑傲江湖》的正派中人,為了刺殺反派人物、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而特製的武器,寶座舒適的背後,其實暗藏大量炸藥,可見雖然同屬權力符號,但是兩者背後象徵意義又是截然不同,可堪玩味。

東方武俠通向世界 未來挑戰仍多
除了分享自己的閱讀興趣,分析東西方文學創作的特色與異同,鄭丰亦談到東方武俠走進世界的挑戰及困難,她指出,東方武俠與西方奇幻同屬經典,彼此各具特色,然而在全球文學世界中,前者的受歡迎程度始終不及後者,流傳程度亦受限制,當中涉及複雜的翻譯問題。
「東方武俠之中,很多概念是其他語言體系無法直接處理,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談了很多江湖、武林,那麼江湖是甚麼?武林又是甚麼?東方武俠中的『俠』,若要準確傳遞意義,也是非常頭痛,當然西方也有騎士,但是兩者之間既有相近,也有相異,凡此種種翻譯傳意,既是困難,也是挑戰。」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書刊及印刷品
- 印刷及出版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