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年中出口評估:開局困難
漸趨穩定
2016年6月15日
由於年初外圍經濟環境較弱,2016年首4個月香港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5.6%。不過,全球貿易在中期有望略為回穩。目前有跡象顯示,美國正重拾增長動力,中國內地經濟亦已稍為回穩,而油價企穩也為商品出口國帶來喘息的空間。因此之故,整體外圍需求應會逐步增強。但是,目前預測2016年香港出口將下跌4%,而非之前所料的零增長。發達國家通縮壓力持續,新興市場再度步履蹣跚,中國內地增長顯著放緩引致全球動盪,以及地緣政治更趨緊張等,都對出口構成主要的下行風險。
2016年初出口進一步惡化
2016年伊始全球經濟顛簸不定,香港的出口表現亦一樣遠遜預期。今年初市場擔心中國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引致全球動盪,加上美國增長減弱,歐盟及日本的通縮壓力持續,以致股票價格暴挫,匯率波動,原油價格大跌,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商業和消費信心均告減弱。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受壓,而不少資源豐富的國家則受到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所困擾。由於全球需求疲弱,香港出口繼2015年全年減少1.8%之後,2016年1至4月又按年下跌5.6%。

除少數新興市場外,今年香港出口全面下跌。發達國家方面,對美國出口下降6.2%,對歐盟跌0.8%,對日本則跌5.6%。新興市場方面,受到對中國內地出口下跌7.6%的拖累,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減少6.7%。在全球需求減弱下,區域貿易收縮也抑制本港對東盟的出口。另一方面,雖然石油和商品價格疲弱,但俄羅斯及阿聯酋經濟有所反彈,因此本港對歐洲新興市場及中東的出口有頗大增長;不過,對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出口則欠佳。

香港出口單價下跌亦導致出口表現較差。出口單價繼2015年微升0.1%之後,在2016年第一季下跌2.6%。石油和商品價格不振,加上海外需求疲弱,對出口價格造成巨大的下調壓力,超過中國內地勞工成本上漲帶來的上調壓力。再者,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持續弱勢也對出口單價不利。2015年,人民幣兌美元及日圓分別貶值4.4%及4.1%,兌歐元則升值6.5%。2016年首4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微升0.3%,兌歐元則貶值4.8%,兌日圓更貶值超過10%。

盡管如此,香港的出口表現仍比鄰近多個經濟體為佳。以美元計,中國內地出口在2015年下跌2.6%,2016年首4個月下跌7.7%;韓國在2015年跌8.0%,今年首5個月跌11.5%;新加坡在2015年跌14.5%,今年首4個月跌12.9%;台灣在2015年跌10.9%,今年首4個月跌10.7%。

外圍環境出現回穩跡象
世界經濟在2016年初比較波動,但近期出現企穩的初步跡象,在2016年餘下時間及2017年可望改善。美國增長正穩步回升,而中國內地經濟亦稍為轉穩。隨著全球石油供求逐步回復平衡,原油價格企穩,對商品供應國亦有紓緩作用。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增長速度將從去年的3.1%,稍為加快至2016年的3.2%和2017年的3.5%,而且發達國家及新興國家的增長步伐均屬温和。在此情況下,香港出口應從今年初的低迷狀態回升少許。正如2016年第二季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所示,盡管首4個月表現欠佳,香港出口商的整體信心變化不大。

發達國家方面,美國將繼續領先,年初幾個月的放緩情況似乎是暫時性。由於失業率低、工資穩定增長、房屋市場改善、家庭收支狀況轉佳及消費信心增強,消費開支仍將是主要的增長推動力。低油價亦會刺激消費,而預期的復甦對陷入困境的能源業應起支持作用。鑒於美國經濟轉強,聯邦儲備局應該會緩慢而温和地推行貨幣政策正常化。但是,美元隨之轉強,多少會削弱美國的出口和跨國公司的收益。除經濟因素外,今年1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及其後的政府換屆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香港對美國的出口。
歐盟的經濟復甦步伐雖然比美國慢,但在油價低企、就業市場轉佳、工資温和增長,量化寬鬆措施大力推行以及投資反彈等因素影響下,增長同樣將由內部需求帶動。歐元最近升值後預料會轉弱,加上全球貿易環境逐步改善,也將推動歐盟出口,特別有利於德國等外向型國家。盡管如此,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問題持續,通縮壓力上升,加上地緣政治緊張、恐怖主義威脅和移民危機不斷,將繼續影響消費情緒及增長。尤有甚者,英國將於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旦投票決定脫歐,可能會打亂歐盟與英國早已確立的經貿關係,對歐盟整體造成損害。
日本經濟增長依然呆滯,「安倍經濟學」和量化寬鬆措施的影響明顯減弱,而負利率似乎亦未能壓低日圓。即使外圍環境較穩定,日圓強勢亦會拖累該國出口,而出口前景暗淡預料會影響商業投資。在此背景下,就業市場難以看好,工資調升不易,加上通縮壓力增大,令油價低企對消費開支的利好影響被抵銷有餘。不過,第二度調高消費稅的計劃原已延至2017年4月,現在再推遲到2019年10月才實施,短期內或會提振消費信心。
雖然傳統出口市場規模龐大,至關重要,不過香港出口商應繼續分散業務,拓展新興市場,以把握部分市場再度出現的機遇。一些新興市場的境況依然欠佳。然而,對於有商品出口的新興經濟體來說,油價見底回升將可受惠。盡管如此,油價不可能在中期大幅反彈,這方面的影響應較為有限。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有所改善,尤以美國為然,將為新興市場的增長加添動力。另一方面,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持續不一,可能導致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進一步加劇。不過,經濟基本因素較佳,以及可以從歐盟及日本的寬鬆貨幣環境中獲益的國家,應較能應付資本市場出現的波動。
亞洲發展中國家依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區。中國內地方面,增長速度勢將放慢,轉移追求以消費為本,更加平衡及可持續的發展,並致力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換言之,於2020年前每年增速須達到6.5%以上。雖然當局不會推出大規模措施以推動經濟增長,但在供應方面的改革,有望逐步釋放市場活力。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倡議、「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等舉措,也會促進經濟升級,加強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料可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不過,周期性波動和短期的不明朗因素難免會出現。當局大力推動消費應會刺激消費品的銷路,而產業升級亦會擴大資本貨物的需求。
相比之下,隨著區域融合加強,外商直接投資不斷流入,加上內部需求強勁,東盟的經濟增長預計將會加快。東盟各國情況不一,為香港公司帶來不少市場機會,亦可成為另一個生產基地。由於中國內地的生產環境越來越具挑戰性,作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成員的越南,還有印尼和緬甸,均已成為對外國企業具有吸引力的生產基地。除東盟外,印度內部需求增加,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也是另一亮點。對在內地面臨勞工短缺問題的香港廠商而言,印度人口結構有利,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遷離中國內地的新選擇。
拉丁美洲方面,預料石油及商品市場將回穩,區域經濟下滑的狀況會逐步緩解。然而,石油及商品價格即使進一步反彈,但幅度不會很大,而各國經濟復甦的步伐則差異甚大。例如,巴西的前景受到經濟管理不善和政治動盪所影響,而墨西哥則隨著美國經濟復甦仍有不俗表現。同時,美國與古巴恢復外交關係也將帶來新商機。
同樣,在歐洲新興市場,歐盟初步復甦將為區域增長提供動力,預料波蘭、匈牙利、捷克及土耳其將可獲益。俄羅斯經濟則會因石油及商品價格回穩而得到一些的支持。
至於中東,原油價格轉穩應對石油輸出國的經濟前景有利。例如,沙特阿拉伯正致力經濟多元化,在今年餘下時間及2017年會有較快增長。同時,隨著西方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和金融制裁,預期該國經濟可大幅上揚,為香港業界開創新天地。然而,地緣政治緊張和安全威脅依然是在該區開展業務的主要下行風險。因此,除直接向有關市場出口外,香港出口商可充分利用迪拜這個地位穩固的地區貿易中心,吸引遠至非洲的買家。
總的來說,在2016年開局不利之後,全球經濟在今年餘下時間應有所好轉。在發達國家,有跡象顯示,美國經濟正重拾增長勢頭,而歐盟增長速度即使較慢,預料也將初步復甦。在新興市場,中國內地正在進行結構改革,應可逐步刺激經濟增長,而石油和商品價格轉穩亦會給予資源豐富的國家喘息的空間。傳統市場需求轉強,新興市場商機處處,應會改善全球貿易環境。然而,鑒於年初迄今的出口數字令人失望,目前預計2016年香港出口將下跌4%,較2015年12月預測的零增長為低。展望2017年,在外圍環境持續改善下,香港出口應有較佳表現,不過中短期仍不乏風險及挑戰。
中期潛在風險
發達經濟體通縮壓力持續
通縮仍然是中期出口前景的一大威脅。特別是現時多個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遠低於目標水平,不無陷入持續通縮的風險。價格下調壓力持續不減,對歐盟的打擊尤大。該區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負擔沉重,地緣政治不穩,繼續拖累初現的經濟復甦勢頭。日本亦一樣,日圓強勢,財政整固和勞工市場欠佳等因素,令經濟前景蒙上一層深深的陰影。由於歐盟及日本的基本因素較弱,一旦受到衝擊勢將波及全球,對世界經濟及整體貿易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發展中經濟體依然舉步維艱
雖然歐盟和日本的通縮壓力加劇,不過美國經濟穩步復甦亦可能誘發通脹。全球主要中央銀行的政策取向長期互不協調,對外部融資缺口大的新興經濟體會再度構成壓力。鑒於美國聯邦儲備局逐步收緊貨幣政策,與歐盟及日本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大相逕庭,全球資本市場很可能波動。可以預見,美國貨幣政策持續正常化會進一步促使資金從新興經濟體外流,導致流動性收緊、貨幣貶值,最終令宏觀經濟的穩定性轉差。
中國內地經濟放緩全球動盪
中國內地增長放緩和經濟再平衡,不僅對本身屬重大挑戰,也是全球經濟的一大問題。無論如何,這個過渡期將繼續影響世界貿易和商品價格。雖然中國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的速度似乎逐漸企定,可是近期的穩定情況是由政府主導的信貸擴張所致,對去產能、去庫存及去槓桿的調整目標有所損害。因此,要糾正經濟嚴重失衡的問題,可說任重道遠,而且增長進一步放緩的風險,亦非杯弓蛇影。如果中國內地經濟放緩超出預期,勢將進一步拖累全球貿易和商品價格,特別是依賴對中國內地出口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和商品生產國,所受損害將更大。
地緣政治局勢更趨緊張
另外,某些地區的地緣政治環境惡化也可能影響貿易前景。中東和北非就是明顯例子,預料在可見將來當地的地緣政治依然緊張。特別是涉及伊斯蘭國的政治動亂和軍事衝突,將繼續以恐怖主義和難民湧入的形式對歐盟產生嚴重影響。尤有甚者,烏克蘭危機尚未解決,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持續緊張,威脅到地區穩定和歐盟的復甦前景。在亞洲,東海及南海的領土爭端,加上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均對地區穩定和貿易往來日益構成威脅。
- 環球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