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嬰幼兒產品歐洲商機大
專家談入場竅門
香港玩具展、香港嬰兒用品展及香港國際文具展首日研討會以「嬰兒用品消費新趨勢」為題,邀請了業內專家分析成熟市場的消費狀況,並探討玩具及嬰兒用品行業的最新趨勢。
2016年1月22日
講者之一、德國雜誌《Childhood Business》發行人Martin Paff,在詳述嬰兒用品在成熟歐洲市場之零售架構、推廣渠道、品牌打造及消費者需求時表示:「與內地市場相比,歐洲市場相對較小,但絕對不容忽視,且潛力優厚,而東歐、南歐、西歐、北歐,對玩具及嬰兒用品需求及口味各有不同,業界須特別留意。」
他指出,北歐經濟相對穩定,擁有較高的地區生產總值(GRP)及人均國民收入:「金融危機過後,北歐經濟仍能保持穩定,當中尤以德國為甚,潛力有待釋放。」至於西歐,政制相對穩定,發展成熟及富裕;東歐則對新產品擁有迫切需求,電子商貿基建十分先進,成為東歐市場兩大優勢。

北歐喜歡簡約 南歐鍾情豐富色調
「歐洲不同氣候、文化、宗教及思想,也會左右歐洲人對玩具及嬰兒用品的消費取向。」他舉例指,簡單如較冷或較熱的地區,便有不同的服裝消費習慣;口味方面,北歐人喜歡簡約、樸實的產品,南歐消費者鍾情色彩斑斕的設計:「商家需要針對歐洲不同國家的喜好,採取適切的銷售策略。」
針對兒童市場,他提到,歐洲沒有統一兒童市場潮流,只有少數童裝市場被H&M、Zara等大型連鎖店主導,其餘的玩具及嬰兒用品市場分銷渠道分散,所以較難尋找一間大型嬰兒用品連鎖店,讓產品風行整個歐洲,相反需要逐個國家叩門,再於個別國家,尋找不同的分銷渠道:「德國擁有3,300間玩具店,只有250間年營業額超過100萬歐元,可見歐洲的具銷售渠道是如斯分散。」

Martin Paff表示,歐洲商機遍佈。他建議香港進口商,可考慮從西歐進口優質及知名品牌,引入內地市場;而歐洲大國對於品牌、質素、以及可持續兼備的玩具及嬰兒用品需求龐大,為香港玩具及嬰兒產品,帶來機遇。
打入歐洲市場 參展是不二法門
「參加展覽是打入歐洲市場的不二法門。」Martin Paff形容,除了香港玩具展、香港嬰兒用品展之外,主攻嬰幼兒及護理產品的港商,可考慮參加在德國舉行的「Kind+Jugend」展覽,這是歐洲同類展覽之中,最重要的商貿平台;童裝展覽則較分散,分佈於意大利佛羅倫斯、法國巴黎、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地。
他指出,歐洲以德國的發展潛力最大,人口超過8,000萬,去年錄得71.5萬嬰兒出生,而父母習慣花費大量金錢於子女身上,德國每年童裝就錄得33億歐元銷售額;總計童裝及嬰幼兒用品銷售額,則高達65.2億歐元。

孩子主導 創新玩具潮流
另一講者、致力幫助家長更新育嬰觀念的社企Ohmykids創辦人之一魯凱凌,就以「由孩子主導的玩具潮流」為題,探討聆聽孩子意見的重要性。她表示,小朋友是真正的用家,他們對玩具設計的一些意見、看法或細節,成年人是看不到的:「不少外國公司,例如宜家家居(IKEA),紛紛舉辦兒童設計比賽,最近從毛公仔繪畫比賽的數千幅作品中,選出十幅優秀作品製成毛公仔,務求產品更貼近小朋友的口味,而每賣出一隻毛公仔,IKEA Foundation便會捐出1歐元(相等於約8.5元港幣)予救助兒童會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十分有意義。」
第42屆香港玩具展、第7屆香港嬰兒用品展以及第16屆香港國際文具展,合共展示近2,800家企業的各式創意精品,當中不少更是全球首發,吸引環球買家參觀採購。三項展覽與香港國際授權展同場舉行,帶來了協同效應,為展商及買家帶來更多元化的商機。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玩具及遊戲
- 嬰兒產品
- 文具及辦公室設備用品
- 香港
- 歐盟
- 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