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帶一路」政策
加速供應鏈變革
「一帶一路」策略成為環球關注的新方向,因而早前在上海舉辦的「一帶一路‧新貿易‧新商機」高峰論壇,便吸引了約350名政商代表熱烈參與。另亦有調查指出,香港繼續為內企走出去最理想平台。
2016年1月11日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在會上表示,「一帶一路」戰略將會加速全球供應鏈變革,形成三大趨勢:從單向變為多向供應鏈、從線下變成全渠道供應鏈,以及從服務大企業到服務中小企。他指香港可藉「一帶一路」調整發展方向,力爭在內地企業人民幣走出去及國際產品走進中國的過程中,發揮戰略作用。
「一帶一路‧新貿易‧新商機」高峰論壇,是由香港貿易發展局、利豐研究中心、上海進出口商會、「一帶一路」貿易商企業聯盟、中國香港(地區)商會,以及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合辦。

中產成消費新力量 供應鏈模式大轉變
會上,馮國經指過去三十年約有15億新生勞動力投入市場帶來生產全球化,形成了覆蓋全球的供應鏈網絡;而未來三十年,世界將有30億新興中產階層誕生,則會帶動消費全球化。他引述其利豐研究中心的預測,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最終消費額,將由1980年佔全球總額84%,降至2040年的65%;至於非OECD國家的中產階層,會成為可觀的消費力量。」
他說,消費全球化的浪潮與「一帶一路」策略息息相關,所覆蓋範圍正好連接全球大部分非OECD國家。「(這策略)整合了未來中國轉型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和市場。中國首三季對沿線48個國家投資額超過120億美元,同比增幅66%。可以預期全球的投資、生產和消費格局,將因此變得複雜和多樣化。」
馮國經認為,傳統的「東方生產、西方消費」的供應鏈模式將成過去,中國及印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崛起成為新的消費市場,形成「全球生產、全球消費」的網絡狀新供應鏈格局。此外,數字化經濟及電子商務的興起,會重構整個零售行業,線上線下服務結合的全渠道模式,將取代傳統實體店,成為未來零售業的發展趨勢,對供應鏈上游的各個環節,將產生巨大影響。例如,訂單變散(fragmentation of orders)、物流要求不斷提高、從大量的標準化生產(mass production)轉成大量的訂製模式(mass customisation)等。
他說:「全球供應鏈因而需要在包括需求預測、生產佈局、庫存管理、倉儲和物流、分銷模式,以及技術整合等各個環節,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將線上渠道與傳統的線下渠道緊密結合,形成『全渠道』的新供應鏈模式。」

香港作平台鞏固優勢 助內企「走出去」
馮國經續說,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數以百萬計的中小或微型企業將成為主角。「他們的採購、分銷、零售及物流模式,與大企業非常不同。」這將為全球供應鏈管理帶來全新挑戰,亦為敢於創新的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他指,內地企業可以考慮以香港作平台,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而香港企業可以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服務,以此來鞏固自身優勢。
近年中國資金流和貨流已由單向流動變成雙向流動,中國資本走出去,世界各地產品亦開始流入中國消費市場。去年中國對外投資達到1,400億美元,超過外資,首次成為資本淨輸出國家。預期至2020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將突破2,000億美元。馮國經指,「香港已初步成為內地企業通達國際市場的首選平台,在新形勢下,香港若能成為中國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市場的基地,將會有助中國與外國產品和資金的雙向流通,並為香港本地帶來投資和經濟活動,鞏固香港的優勢服務業,形成一套圍繞內地出去的完備產業鏈。」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五月舉行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葉澤恩於會上亦指出,作爲亞洲的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香港可以扮演服務樞紐和訊息樞紐的角色,提供金融、物流及跨境投資等服務,與內地企業一同攜手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他說,貿發局會透過全球網絡,特別是28個位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辦事處,打通貿易投資「經脈」、搜集最新市場訊息。貿發局在12月7日開設全新的「一帶一路」專頁,亦會於5月18日,在港舉辦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高峰論壇。
早於去年10月至11月期間,香港貿易發展局與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對部分中國出口企業,進行了一份關於「拓展一帶一路及海外市場」的意向調查,成功收回的267份有效問卷中,包括了內地的製造商(52%)及貿易商(35%),印證了香港仍是內企「走出去」的首選平台。
意向調查結果要點 | |
1. | 在全球市場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大部分受訪企業(99%)表示正面臨包括生産成本上升(40%)、海外訂單不足(34%)和中國內地市場疲弱等(30%)不同挑戰 |
2. | 內地企業採取的不同應對策略,包括加快開發內地(56%)及海外市場(43%) |
3. | 97%受訪企業表示,希望發掘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商機 |
4. | 49%表示希望銷售更多輕工産品往「一帶一路」國家,37%希望銷售工業産品;而30%企業考慮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設廠、利用當地勞工優勢。最多企業有興趣發展的「一帶一路」市場依次為(1)東南亞/東盟國家-58% ;(2)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36%;及(3)中東與非洲(如土耳其、沙地阿拉伯、埃及)-35%等 |
5. | 爲發掘「一帶一路」商機,受訪企業指最需要獲得與「一帶一路」市場對接的市場推廣活動服務支持(40%),其次為市場營銷策略諮詢服務(30%),和産品/品牌設計及推廣策略服務 (24%) |
6. | 值得注意的是,除中國內地外(60%),最多企業表示希望在香港尋求上述專業服務支持(45%),以助他們發掘「一帶一路」商機,其他地點則順次包括美國(22%)及德國(15%)等 |
「共振」意識 轉型需要整合供應鏈
在峰會上,歐尚國際採購總監曾金提出了「共振」概念。所謂「共振」,意味要參與到全球零售業、商業領域的變革。他說,「國際商業形式一直在改變,從來沒有停止。世界正在形成新的格局,我們要跟上改革步伐、不要掉隊,持續地摸索經營策略;與此同時亦要深入研究零售業和世界商業的科學性。」
曾金又指在面對「一帶一路」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時,中國企業「走出去」時要有品牌意識,同時亦不要忽略內地貿易這一廣闊市場,「只有修煉好內功才能更好的走出去」。
利標品牌執行副總裁仇小濱則表示,內地企業面臨生産成本上升的瓶頸;但同時內地消費市場迅速崛起,不少企業轉型開拓內貿。「消費由西向東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內地企業需要不斷的完善新的模式,建立非常好的供應鏈管理。」
成功從傳統製造企業轉型爲國際貿易商的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其總裁朱勇指在轉型過程中,「一定要求變,一定要應對挑戰。只有把國家的戰略和企業的戰略很好的結合起來,才會做的得心應手。」他說,企業在「走出去」以後,再做進口,同時還要往供應鏈上游走,通過資本力量整合服務商、品牌商、採購商。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