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銷要造勢
名人、輿論皆可借
社交網絡世代,網絡是擴大品牌影響力的最佳平台,並從而開拓生意。既然網絡宣傳已成為企業常用推廣手法,卻又非人人可以成功。為此,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便邀請了網絡營銷專家,分享有效利用社交媒體打造品牌的錦囊。
2015年9月1日
網絡營銷專家、加盈國際創辦人蘇啟民指出,智能手機的興起,雖然令大家變為「低頭族」,但又真的帶動了社交媒體的演進。他指,時至今日網絡行銷已逐步取代報紙、電視等傳統宣傳渠道,傳統企業因而有需要全面整合資源,重構行銷矩陣,發展線上線下的營銷管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他指,中小企其實可以利用龐大的網絡平台打造品牌、銷售商品,但要建立具影響力的品牌群組,絕非易事。過於硬性的網絡促銷隨時適得其反,倒是借助高人氣的Youtuber作軟性宣傳往往有更佳效果。

軟銷引人入勝
他又以本港某日本牛肉飯專賣店為例,指該店邀請本地網絡紅人司徒夾帶、Cooking Hay Hay及大埔LuLu等,拍攝一輯日式牛肉飯煮法的Youtube短片,效果不俗。「該片以餐廳牛肉飯價格,竟較在家煮便宜作軟性宣傳,錄得了21.6萬個點擊率,成功於短時間將訊息傳播。」
蘇啟民說,「80後」及「90後」在社會中擔當著選擇者的角色,並習慣上網,故品牌商不妨迎合這一群組而制訂相關的網絡內容,包括起用組群的意見領袖參與宣傳,將有助擴大品牌的傳播力。
「Sol Republic與加拿大年輕歌手Deadlmau5合作推出10隻限量『貓耳機』,令耳機廣告片在網絡,錄得超過14.2萬的瀏覽量。」該品牌另亦與超過300名藝術家合作,創造特色耳機,並到學校造勢,成功吸引追趕潮流的學生在網絡上討論及分享。蘇啟民建議,企業可採用銷售利潤對分的形式與名人合作,以降低前期宣傳的投資。

線上線下同步營銷 網絡宣傳要舖排
蘇啟民續說,網絡「好蹺」講求創意,例如可借助時事熱話「抽水」宣傳,而好的議題就像病毒,能引起共鳴,並影響更多人參與其中,把話題進一步炒熱:「因此網絡宣傳不能即興,要預先搜集資料,精心佈局,再逐漸發放並不斷翻炒。」
他指現時網絡微電影的拍攝,已成為企業宣傳手法之一;但要取得龐大瀏覽量,短片拍攝除手法要引人入勝外,主題亦須具話題及討論性,和承襲品牌的一貫風格。
蘇啟民又舉支付寶一輯以真人真事改編的微電影為例:「這影片帶出了『缺錢不缺德』的議題,請來了名人博客和明星等討論,引起話題,再分享更多感人事。」影片在上載數周,便錄得數百萬的瀏覽量,收效更勝電視廣告。他說:「運貨工人千里尋貨物失主的故事,亦可與品牌的形象聯繫起來。」
蘇啟民直言,內地網絡營銷發展成熟,商家善於運用來推銷產品,形成「傳統營銷+網絡營銷」的生態系統;例如服裝店,便會利用「美麗說」、「蘑菇街」等服裝點評手機程式,發放點評帖子,再配以網上商店連結。他提醒,香港企業是時候開拓網銷市場,否則就如「老鼠掉米缸」,將有一天「糧食」耗盡,欲跳出去卻為時已晚。

相關網址:
延伸閱讀:
相關社交媒體專頁:
- 資訊科技
- 香港